第十四集團軍某團結合重大任務培育戰斗精神
抗震救災戰場淬火礪刃
剛剛完成云南魯甸救災任務,隨即轉戰至四川某野外駐訓地參加聯合防化演練……面對第14集團軍某團敢打硬拼連續作戰的作風,在演練中與之過招的兄弟部隊官兵欽佩不已:“經歷了抗震救災戰斗,這個團的官兵仍然生龍活虎,不見絲毫倦怠,防化尖兵果然厲害!”
8月4日,該團200多名官兵馳抵魯甸,執行洗消防疫任務。救災伊始,個別戰士一度出現面對傷亡慘狀作嘔、連續奮戰精神倦怠和懼怕染病等現象。“經不起救災戰場的考驗,又如何面對真正的殘酷戰場?”該團把抗震救災任務作為磨礪精神之刃的“磨刀石”,從一點一滴入手強化犧牲奉獻和吃苦擔當意識,從樹立正確的“生死觀”“家國觀”和“苦樂觀”入手,培育官兵的戰斗精神。
三營八連戰士陳林,從汶川、彝良等救災戰場一路走來。魯甸救災,他冒著強烈余震,背負50多公斤的消毒劑,在陡峭山路徒步20多公里。抵達目的地時,背部已被磨得鮮血淋漓。“為了人民安危,為了完成洗消任務,就算犧牲也值得。”在救災間隙的戰斗精神教育課上,陳林感慨,只有經歷流血流汗的考驗,才真正算得上一名合格軍人。該團政委胡建斌認為,官兵歷經抗震救災任務淬火后,將更加從容地迎接未來戰場挑戰。
針對救災官兵長時間高強度作業的實際,該團編創了20多條生動上口的救災口號。他們還開展火線入黨、“唱戰斗歌曲、講戰斗故事”等活動,確保官兵救災全程精神高漲、斗志不減。(記者程必杰、通訊員季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