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昆明10月20日電 從2011年12月10日中老緬泰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行動開展至今,四方執法部門以建設平安湄公河航道為目標,有效維護了湄公河流域的安全穩定,“黃金水道”往日的繁榮景象得以逐步恢復。
湄公河一江連六國 被譽為“黃金水道”
湄公河是東南亞最大河流,它發源于中國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在中國境內叫瀾滄江,至南臘河口中緬244號界樁流出中國國境后稱湄公河。自北向南流經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和越南,注入南海。總長4180千米,流域總面積81.1萬平方千米。湄公河流經地區大部分海拔200-1500米,地形起伏較大,沿途受山脈阻擋,河道幾經彎曲,河谷寬窄反復交替,河床坡降較陡,多急流和淺灘。
2001年6月,中國、老撾、緬甸、泰國四國正式開通瀾滄江—湄公河上游部分河段的航運。據泰國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大約有100多艘船舶沿湄公河運輸貨物,進出泰國北部清盛港的貨船幾乎都是300載重噸的中國籍貨船。運送的貨物主要是水果、冷藏蔬菜、農副產品、建材、百貨、電器等;返回中國時,這些船舶運載的主要貨物有熱帶水果、棕櫚油、輕工產品、橡膠、大米、木材等。根據《2010年湄公河流域狀況報告》,每年經過湄公河的中國—泰國這條航線的貨物運載量達30萬噸,該航線的貿易量有望以每年8%—11%的速度增長。
“10.5”慘案震驚世界 “黃金水道”被迫停航
9月的云南西雙版納關累碼頭氣候十分炎熱,碼頭旁的工人們正把大蒜運送到停靠在岸邊的一艘中國貨船上,船主告訴記者,船上拉的石榴、蘋果、大蒜等貨物將一路沿江而下,到達泰國,在當地卸貨后再滿載回到國內。
2011年10月5日,湄公河航道泰國清盛段發生舉世震驚的“10.5”慘案,13名中國公民被犯罪團伙殘忍殺害,也給湄公河流域沿岸群眾和過往商船造成了恐慌和不安,致使“黃金水道”被迫停航。
說起“10.5”慘案發生前的航道治安,曾經在湄公河遭遇過數次搶劫的肖清虎心有余悸,并用“心驚肉跳”來形容當時的感受。“作為船長,以前每次出航最擔心的事就是遇到搶劫。劫匪通常都是駕駛著五、六條快艇疾馳而來,如果你不停船他們馬上就把槍口對準你,沒辦法只得按他們的指示去辦。”他說,自己每次都要在船上備點酒、面條、衣服之類的東西,遇到劫匪時,就交出事先準備好的物品,以此逃過一劫。“‘10.5事件’之后,我們開船的都失業了,說白了就是航運就停擺了,好多省外的師傅都回去了,家里面也十分反對我再在湄公河上跑船。”
開展聯合巡邏執法 維護航道安全穩定
為維護國家安全,保護中國公民在境外的合法權益,中央決定在公安邊防部隊中組建云南省公安邊防總隊水上支隊,聯合老緬泰三國執法部門在瀾滄江-湄公河上開展聯合巡邏執法行動,共同維護湄公河航運安全。根據中老緬泰《關于湄公河流域執法安全合作的聯合聲明》,2011年12月10日,執法船隊從中國關累港出發至老緬泰交界水域的老撾金木棉碼頭返航,全程256公里,分別通過中緬交界水域、老緬交界水域,湄公河“黃金航道”全面恢復通航。隨著聯合巡邏執法的不斷推進,航道的安全穩定逐步恢復,讓一度寂靜下來的湄公河航運逐步恢復了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