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曾是老革命親歷過多場戰役
11月2日15時,按照約定的時間,記者來到吳老家時,他正坐在客廳的沙發上看電視。“看看,正打錦州呢,那時候,我剛大學畢業,成為一名軍醫,這都是我經歷過的。”吳老指著電視里正在播出的畫面,有些激動:“沒有參加過戰爭的人無法想象戰爭的慘烈,傷員們常常都是血肉模糊。”
吳老告訴記者,1946年,他參軍進入中國醫科大學學習,主修外科,1948年10月,錦州戰役就打響了,他被分配到東北野戰軍鐵道縱隊,成為一名軍醫。之后,他相繼參加了遼沈戰役和天津戰役,救治了數不清的傷員。“手術過程中,呻吟聲、叫喊聲不斷,鮮血沾滿了我們的軍服。”吳老說,每一個送進來的傷員,他們都會盡全力救治。
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后,吳文奎又作為軍醫,跟隨東北野戰軍鐵道縱隊參加戰役。老人回憶說,每天從前線送下來的傷員有兩百余人,醫療隊的成員們白天工作10個小時,晚上工作兩個小時,大家常常忘記休息,只是一心想著救治更多的傷員。
戰爭結束后,吳文奎又在湖南湘雅醫院學習了兩年,之后相繼到石家莊260醫院、唐山255醫院當主治醫生。在唐山期間,吳文奎與妻子董文麗結婚。1970年,夫妻倆跟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3軍來到山西,在原平市組建的野戰醫院當副院長,之后調到忻州市二八二醫院,一直工作到離休。
3 70多歲學習電腦至今還堅持寫書
吳老的臥室,也是他的書房,每天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這里度過,與他為伴的除了大量的醫學書籍,還有一臺電腦。“人活一輩子,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吳老指著眼前的電腦說,上世紀90年代末,在電腦還很稀罕的時候,他就花一萬四買了一臺電腦,那時候自己已經70多歲,老伴也只比他小兩歲。為了方便寫作,老伴就專門跑到交通干校學習電腦,回來再教他怎么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