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魂
黃傳會
1 一場豪雨洗滌了遼西大地。張超的追悼會結束了,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部隊長戴明盟眺望著茫茫海天,心緒如巨浪拍岸。一年前,戴明盟親自將張超挑選到艦載機部隊。短短一年,作為中途選拔進來的“插班生”,只要再飛7個架次,就將成為一名真正的艦載機飛行員。張超,是在尋夢征途上第一位英勇殉職的艦載機飛行員。
2012年9月25日,舉國沸騰: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入列海軍。外電預測,即便中國第一艘航母下水了,與之配套的艦載機仍然是個未知數。然而,僅僅過了兩個月,我國自行研制的艦載機殲-15在遼寧艦橫空出世。
2006年9月,經過近乎苛刻的選拔,“??招埴棃F”32歲的大隊長戴明盟成為選拔首批艦載機試飛員的重點人選。首艘航母的建造,點燃了中華民族百年航母夢,同時也點燃了戴明盟的強軍夢。
被譽為海天驕子的海軍飛行員,在飛行中時時刻刻面臨各種危險,甚至死亡考驗。戴明盟在12年的飛行生涯中曾3次死里逃生。第一次是剛到軍校,在跳傘訓練中,傘繩纏住了傘翼,人嗖嗖地往下掉,快接近地面時備用傘才打開; 第二次是畢業剛分到飛行團,一次飛機升空不久后突然起火,隨時可能爆炸,為避免傷及群眾,他與戰友放棄提前跳傘,操縱著不斷下墜的飛機,沖向一片農田,在高度僅為500米時,彈射離機;第三次是一次空戰訓練,遇上右發動機突發故障,他關閉右發動機,嚴格按照單發著陸的操作規程,穩穩將飛機停在了跑道上,保住了價值幾個億的國家財產。三次險情,每次都命懸一線!一般來說,飛行員經歷了這些險情后,心理上會有陰影,甚至放棄飛行。然而,戴明盟已經將飛行看成了自己的人生選擇。
冬去春來。9年后,到飛行部隊遴選新艦載機飛行員的是戴明盟。
戴明盟在招待所住下的當晚,便傳來了敲門聲——張超第一個毛遂自薦。戴明盟在遼寧艦那“驚天一著”,讓張超血脈僨張,成了他的忠實“粉絲”:“首長,您是航母戰斗機英雄試飛員,我特別希望能成為您光榮團隊的一員!”
打量著眼前這個英俊而又陽光的小伙子,戴明盟沒有給他加溫:“你知道這里面的風險嗎?你再好好考慮考慮,特別是要同家里商量妥了再說?!?/p>
“我知道有風險,但要干就干最難的,要飛就飛艦載機。”張超像在下軍令狀。從張超那堅定的眼睛中,戴明盟仿佛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
2015年3月15日,張超將這一天看作是自己的又一個生日:他如愿以償成為一名艦載戰斗機飛行員。
2 戴明盟剛到艦載機部隊時,“飛鯊”尚未交付部隊。試飛員已經迫不及待了,戴明盟他們借用其他機種代練。說是代練,其實誰也不知道艦載機應該怎么飛,一切只得從零起步。戴明盟曾經感慨地說:“別人說摸著石頭過河,可我們沒石頭可摸,只能一步步蹚水前進。”
航母上的跑道不及陸基機場跑道的十分之一,且處于運動狀態,艦載機起降,有一套完全區別于一般戰斗機的著陸操縱技術。陸基戰斗機著陸是收油門減速,艦載機著艦卻要推油門加速,準備掛索不成功時再次起飛逃逸。必須改掉原來已經形成的習慣動作,從頭再來學習“反區操縱”。
第一次陸上大速度掛索試驗時,試飛機場的模擬跑道剛完成,輔路尚未修通,跑道外盡是亂石堆。一旦操縱失手,后果不堪設想。戴明盟輕輕按下旋鈕,飛機放下尾鉤,掛索!2秒鐘,時速從200公里瞬間減到0,他只覺得渾身的熱血直往頭部頂去,像是百米沖刺突然來了個急剎車,撞在了一堵厚厚的“棉花墻”上?!岸虝菏洝被謴秃?,他發現飛機已經穩穩停在了跑道上。戴明盟第一次找到了掛索著艦的感覺。
低空大速度、失速尾旋、模擬著艦試驗……戴明盟和他的戰友們共進行了多達數千架次的起落,每次試驗都是在挑戰生理和心理極限;每次試驗都帶著生命風險……
可以說:張超是踏著戴明盟的腳印在前行、在緊追的。張超作為“插班生”改裝殲-15,他必須用其他飛行員一半的時間,完成所有的改裝任務。從原來的“著陸”到現在的“著艦”,一字之差,是一次操縱習慣的顛覆,更是一場飛行理念的變革。幾百小時的模擬器訓練飛行,幾百小時的理論課程,近百小時各種航空求生和自救課程,還有多架次的海上著艦訓練,想成為一名合格的艦載機飛行員,山重重、路漫漫……沒有節假日,有點時間就泡在模擬器上,困了就抱著模擬器“瞇”上片刻。大家笑他,“模擬器比老婆還親。”
海上超低空飛行,是殲-15戰術訓練中的難點,在離海平面不到30米的高度,海天一色,以時速800公里高速飛行,風險很大,但隱蔽突防能力極強,猶如勇猛的飛鯊騰浪而起,給敵人致命一擊。張超求戰心切,最早完成了這個飛行課目。
在訓練場,輕易不表揚部屬的戴明盟夸獎張超:“別人用了十幾個月完成改裝訓練,你硬是只用了半年。小伙子,飛得不錯!”
3 艦載機在航母上起降,歷來被認為是航母形成戰斗力的重要標志。2012年11月23日,戴明盟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考驗到來了——他將與戰友一起,駕馭殲-15戰機在航母上首次著艦起飛。
渤海海域,雪霽初晴,陽光燦爛。上午9時,戴明盟第一個駕機升空,即將演繹“刀尖上的舞蹈”。這個“刀尖”很小——高速飛行的戰機必須準確地落在飛行甲板上4根攔阻索之間,而每根攔阻索間隔12米,有效著陸區域僅有36米。
殲-15加速向深海飛去,偌大的戰艦在戴明盟的視野中像是漂浮在海面上的一只火柴盒子。殲-15開始下滑——聲如驚濤駭浪,勢壓萬馬奔騰。眨眼間,“飛鯊”的兩個主輪在觸到航母飛行甲板的同時,機腹下的尾鉤牢牢地鉤住了第二道攔阻索,疾飛似箭的“飛鯊”,滑行數十米后,平穩地停了下來。戴明盟一下機,便被飛跑來的現場指揮員一把抱住,雙方淚流滿面,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刀尖上的舞蹈”還在繼續:緊隨戴明盟之后,又有4位飛行員依次駕駛“飛鯊”,順利完成了在遼寧艦上的攔阻著艦和滑躍起飛。
這不是一次普通的飛行,航母艦載戰斗機著艦,承載著國人的強軍夢想——古老的中華民族,已經等了近百年;人民海軍官兵已經盼了半個多世紀。2014年8月,中央軍委授予戴明盟“航母戰斗機英雄試飛員”榮譽稱號。
“什么時候,中國能夠成批量地培養出自己的艦載機飛行員?”走上領導崗位后,戴明盟時時都在思考這個問題。他說:航母要真正形成戰斗力,必須培養出一批成熟的艦載機飛行員。
成立飛行教員組、制定方案、編寫大綱、整理教材、講授理論、模擬器代飛……作為海軍首位著艦指揮官,白天,他親自帶飛講課;晚上,他會逐個動作進行講評分析。
有一陣子,戴明盟還親自帶過張超。他發現小伙子性格很好,飛得也很棒,掌握動作快,技術狀態很穩定,沒有起伏。張超又有些迫不及待:“首長,您看我現在這種狀態,什么時候能上艦著落啊?”
戴明盟不緊不慢地說:“跟我當時的心情一樣??!越是這時候越要練好練精,一招一式,每個步驟,每個動作,都要爛熟于心中,到時候有你飛的?!?/p>
張超調到艦載機部隊后,與妻子張亞又是兩地分居。張亞幾次想來部隊看看,他總是說訓練太忙。最后浪漫約定,等“上艦”那天,母女帶著鮮花迎接。
2016年4月27日。又一個訓練日。張超已連續完成兩架次海上30米超低空飛行。只剩下最后一個架次飛行:飛機沿著標準下滑線在模擬航母甲板的第三道攔阻索前4到5米的位置,后輪率先觸地。緊接著,前輪觸地。一切都與預想的一樣,完美著陸。然而,就在這一瞬間,飛機突然傳來“電傳故障”——這是殲-15最高等級故障,一旦發生,意味著戰機將會失去控制!
此時,機頭急速上仰,尾椎蹭在地面,瞬間火花四濺。事故來得讓人猝不及防!危急關頭,張超沒有立即跳傘,而是第一時間竭盡全力將操縱桿推到底,試圖挽救這架造價數億、有著諸多科技含量的戰機……機頭還在上仰,瞬間幾乎垂直于地面,在巨大的慣性下,飛機驟然離地20多米。萬般無奈之下,張超終于拉動彈射手柄,“嘭”的一聲,連同坐椅彈射出艙。但是,高度太低,救生傘沒來得及打開,就重重地摔向地面。緊接著,飛機轟然墜地,燃起熊熊大火。
再飛7個架次,張超將實現他“上艦”的夢想,成為一名真正的艦載機飛行員。戴明盟痛心疾首:“他倒在距離夢想咫尺之遙的地方!”
五天后。久旱的遼西大地,迎來了一場暴雨。在追悼會現場,戴明盟緩步走到張超身旁,凝視著身上覆蓋著黨旗的熟悉的戰友,凝重而又悲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風雨聲中,仿佛傳來了他們之間心與心的對話:
戴明盟:“去年我去海南接你時,你不是說要‘跟我干一輩子航母’嗎?你怎么食言了……”
張超:“您不要悲傷。干航母必定要奉獻,必定會有犧牲的,不是我,也會是其他戰友;不是今天,就是明天……”
戴明盟:“走得如此突然,還有什么囑托嗎?”
張超:“唯一遺憾的,我還沒有‘上艦’,還沒有看到我們的航母編隊乘風破浪的那天。國之重器,以命鑄之。親愛的戰友們,拜托了!”
“刀尖上的舞者”在見過刀尖上流淌的熱血后,氣不餒,情更切!飛,再飛!部隊長戴明盟飛第一架,參謀長飛第二架,第三架、第四架……
4個月后。人民網報:日前,又一批艦載機飛行員駕駛國產殲-15艦載戰斗機在遼寧艦上成功進行攔阻著艦和滑躍起飛,通過航母飛行資質認證。中國已探索出一條可行的艦載機飛行員培養道路。
海天間又回響起《飛鯊起航》,那是艦載機飛行團團歌:披著清晨的第一縷曙光,年輕的“飛鯊”滑躍起航。穿梭在茫茫的海天上,詮釋著經略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