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比勒陀利亞11月6日電 (記者 孫翔)南部非洲漢學家大會6日在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舉行。來自中國、南非、博茨瓦納等國的二十余位高校學者、智庫專家圍繞“中國與南部非洲的跨文化理解與溝通”展開研討。
北京語言大學教授、世界漢學中心主任徐寶鋒在主旨發言中表示,中南漢學界的合作,正是要打破西方中心主義的敘事局限,讓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經驗與南非的發展智慧彼此借鑒?!斑@種合作不是單向的知識輸出,而是雙向的智慧交融,能夠為全球治理難題提供來自南南合作的學術方案。”徐寶鋒說。
徐寶鋒表示,漢學家群體在這一過程中發揮著獨特作用,“用專業的學識消解誤解,用客觀的視角講述真實中國,用共情的理解搭建溝通橋梁,讓世界看到中國不僅是快速發展的現代化國家,更是有著深厚文明底蘊的和平力量”。
南非“哲理中非國際交流智庫”負責人、漢學家譚哲理(Paul Zilungisele Tembe)指出,非洲學界長期存在對中國的“知識赤字”。他說,“漢學不僅是理解中國文明不可或缺的外部視角,更是中外文化交流與學術合作的重要橋梁?!?/p>
博茨瓦納大學歷史系高級講師博加·馬納查(Boga Manatsha)表示,南部非洲國家對中國文化與社會制度的理解正在不斷深化,“漢學研究的本土化”有助于非洲學者以更加平等、獨立的姿態參與全球知識生產,為“全球南方”提供更多自主的學術聲音。
本次大會由北京語言大學世界漢學中心主辦,旨在搭建南部非洲地區漢學交流與人才培養平臺,推動中非學術界在文明互鑒、教育合作與知識共建領域的協同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