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西安10月10日電 (楊英琦)“六省一市”人大秦嶺協同保護工作座談會10日在陜西西安召開,會議通過《“六省一市”人大秦嶺協同保護工作備忘錄》(下稱:備忘錄)。
秦嶺地跨豫、鄂、渝、川、陜、甘、青六省一市,是中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近年來,陜西統籌推進秦嶺生態保護和修復,秦嶺區域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完成率達99.7%,森林覆蓋率達82%,該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正持續提升。
備忘錄明確,“六省一市”將探索建立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協作機制,共同推動秦嶺區域生態保護國家立法,并積極組織開展秦嶺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水資源保護、礦產資源保護、文化保護傳承等協同立法工作。
同時,“六省一市”將按順序每年輪值組織召開聯席會議,圍繞秦嶺區域生態保護重點工作交流協商,共同推進協同保護的理論和實踐創新。
“此次會議為我們協同開展秦嶺保護工作開啟了新篇章。”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朱家德表示,針對秦嶺區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問題,應積極開展聯合調研,推動建立完善聯合執法、司法工作機制。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元春則建議強化科技支撐,在秦嶺區域生態保護修復和綠色低碳發展領域加強科技創新攻關。
青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敬齋認為,強化監管協同,有利于共同推動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只有‘六省一市’攜起手來,實施共商共治、數據共享、科技支撐、合力宣傳等措施,才能共同下好秦嶺生態保護這盤棋。”
“‘六省一市’共同加強秦嶺生態保護協同合作,對于推動區域生態整體性保護,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具有重要意義。”陜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廣亭表示,借此契機,陜西將進一步加強與兄弟省份的協同研究、協同立法、協同執法、協同交流,推進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新成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