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杭州10月10日電 (曹丹)2024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石窟專業委員會年會暨新形勢下石窟寺保護管理利用研討會10日在浙江杭州舉行。會上,《杭州飛來峰摩崖萃珍》正式發布。
晚唐以后,中國的石窟、摩崖造像活動逐漸從中原北方地區向長江流域轉移。杭州飛來峰造像是長江中下游地區規模最大、開造持續時間最長、保存相對較好的一處窟龕造像群。
“我們用了近5年時間,對飛來峰景區內的摩崖題刻進行深入調查,依照嚴謹規范的操作流程進行信息的采集和記錄,在收錄過程中不乏新的發現。”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靈隱管理處相關負責人楊尚其介紹。
《杭州飛來峰摩崖萃珍》匯集了飛來峰已經發現的330余處摩崖題刻,是目前為止有關飛來峰摩崖題刻最為全面系統的一次收錄。其中,刻于唐代天寶六載(公元747年)的“唐源少良等題名”是目前為止西湖摩崖題刻中年代最早的一處,距今近1300年,是杭州西湖地區見諸文獻的最早摩崖題刻。
現場,浙江省文物保護利用協會向浙江省圖書館捐贈《浙江石窟造像調查報告》。該書作為浙江省首部詳盡記錄該省87處石窟及2485尊造像的“身份檔案”,全方位展示了浙江省現存石窟寺和摩崖造像的情況。
“《浙江石窟造像調查報告》的出版,將為浙江石窟未來的保護和利用提供寶貴的資料與指導依據。”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教授、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石窟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王金華說。
值得一提的是,紀錄片《飛來峰》將于10月13日正式上映,將向民眾全方位展現飛來峰這座“江南石窟瑰寶”的歷史、文化與藝術價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