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1日電 (記者 張素)記者從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獲悉,11月1日,山東省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了國務院國有資產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原副部長級干部駱玉林受賄、內幕交易一案。
公開資料顯示,駱玉林生于1958年8月,河南新野人。2023年5月,官方通報其被查;同年11月,官方通報其被開除黨籍。他被指“向多名私營企業(yè)主放貸獲取大額回報”“大搞權錢交易”等。
青島市人民檢察院起訴指控稱,1997年至2023年,被告人駱玉林先后利用擔任青海省國有資產管理局局長,原青海省經濟貿易委員會黨委書記、主任,原青海省經濟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青海省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省長,青海省委常委,青海省人民政府黨組副書記,國務院國有重點大型企業(yè)監(jiān)事會主席,國務院國有資產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副部長級干部等職務上的便利以及職權、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為有關單位和個人在企業(yè)經營、項目承攬、職務調整等事項上提供幫助,非法收受他人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2.2億余元。
青島市人民檢察院還起訴指控稱,2013年至2014年,駱玉林作為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在涉及對證券交易價格有重大影響的信息尚未公開前,明示他人從事相關交易活動,情節(jié)特別嚴重。檢察機關提請以受賄罪、內幕交易罪追究駱玉林的刑事責任。
庭審中,駱玉林進行了最后陳述,當庭表示認罪悔罪。法庭宣布休庭,擇期宣判。
值得一提的是,“國務院國資委原副部長級干部”這一稱謂與國有重點大型企業(yè)監(jiān)事會這一機構調整有關。201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不再設立國有重點大型企業(yè)監(jiān)事會,包括駱玉林在內的多人轉崗為“副部長級干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