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需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達68.8%,其中最終消費支出貢獻率為52%——今年上半年,內需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和穩定錨,穩定有力發揮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擴大內需既關系經濟穩定,也關系經濟安全,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戰略之舉。”
各地區各部門加大力度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更好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釋放潛能——
超大規模市場體量更大
“既有好風景又有好天氣,真是選對了地方。”來自廣東廣州市的游客李博偉帶著家人到云南曲靖市旅游。白天自駕到周邊欣賞美景,傍晚在市區悠閑地“City Walk(城市漫步)”,慢節奏的生活讓一家人流連忘返,把原計劃一周的行程又延長了幾天。
“20多間客房上個月就被預訂一空。”曲靖馬龍區雞頭村街道桃園社區一家民宿的主理人唐麗娟說。數據顯示,入夏以來,曲靖接待游客量同比顯著增長,其中旅居超過15天的游客數量明顯增加。
各地區各部門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消費和投資更好結合,推動國內大市場規模穩步擴大、結構持續優化、潛能不斷釋放。
看消費,市場銷售增速回升,服務消費亮點突出。
“原本打算買一款普通的掛式空調,到店后發現可以享受以舊換新補貼,決定升級為最新款的無風感空調。”上海楊浦區一家家電賣場,消費者馮佳說,原價4000多元的空調,疊加店鋪優惠和以舊換新補貼后,到手只要2000多元。
以舊換新加力擴圍,政策效應持續顯現,有力帶動相關商品銷售。上半年,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文化辦公用品類、通訊器材類、家具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30.7%、25.4%、24.1%、22.9%;汽車銷售明顯改善,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統計,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零售量突破500萬輛,同比增長33.3%。
新疆阿禾公路正式通車,吸引超10萬名游客“打卡”;吉林多個度假區開啟夏季運營,大批游客前來避暑……
促進服務消費系列政策效應不斷釋放,高品質服務供給完善擴大,多樣化、個性化消費場景日益豐富,服務消費持續提質擴容。上半年,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5.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高于上半年商品零售額增速0.2個百分點。
“整體看,市場銷售增長呈現提速態勢。”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洪勇說。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5458億元,同比增長5.0%,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4個百分點。分季度看,二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8個百分點,自2024年三季度以來季度增速持續回升。
看投資,固定資產投資繼續擴大,制造業投資增長較快。
6月初,中國移動(甘肅·慶陽)數據中心B01機樓主體結構順利封頂。B01機樓是慶陽算力樞紐節點中第一個滿足超高功率、超大承重、超高層高的數據中心,計劃于今年9月底整體投產交付。
炎炎夏日,滬渝蓉沿江高鐵上海經南京至合肥段崇太長江隧道作業不停,“領航號”盾構機穩步向前掘進。7月17日,崇太長江隧道掘進順利突破7公里,距離江蘇太倉的2號井還剩約4公里。
沿江高鐵、“三北”工程、西部陸海新通道……一批“兩重”項目“進度條”不斷刷新。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各地區各部門加快推進“兩重”建設和“兩新”工作,聚焦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推動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48654億元,同比增長2.8%;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同比增長5.3%。
創新供給——
優結構提質量步伐加快
人形機器人騰空躍起,完成高難度動作,北京朝陽區一家商場的開業現場,20多個品牌的26款機器人與觀眾互動,新潮體驗吸引人們駐足拍照。
商區內還設有D—park數字娛樂公園、裝機體驗區、家庭游戲區、京選生活空間和美食體驗區等多樣功能區。“科技感很強,比以前逛商場更有趣。”消費者吳俊說。
商場“未來感十足”,是市場供給向新的一個縮影。各地區各部門主動適應消費結構變化,著力增強供需適配性,積極開發更加多樣化的場景,以新供給激發新活力,推動經濟擴容“量的優勢”、提升“質的優勢”。
業態融合,消費場景更加豐富。
“祝你生日快樂……”在北京一家購物中心的火鍋店,年輕人邊享受熱氣騰騰的火鍋美食,邊放聲歌唱。“在手機上刷到這家火鍋店開了KTV,感覺很新奇,就把生日聚餐定在了這里。”消費者劉宇杰說。這家店推出新菜品、引入KTV等新業態,拓展用餐場景,增強互動性和趣味性,提升消費者的社交體驗。
商務部加快實施零售業創新提升工程,助力更多傳統業態“舊中出新”。有些地方將博物館、海洋館“搬”進商場,購物、逛展、親子娛樂等需求“一站搞定”。越來越多商場跨界融合,引入非遺、機器人、人工智能等元素,打造商文旅融合“一站式”服務,成為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社交生活的新“聚點”。
品質提升,消費選擇更加多樣。
“有了這款掃地機器人,家務方面能節省不少力氣。”在江蘇南京市的一家家電賣場,消費者劉麗莉訂購的新款掃地機器人,擁有機械手、搭載人工智能大模型,能夠處理小障礙物及進行深度清潔,干家務更加得心應手。
品質化生活需求上升,升級類商品銷售增長較快。上半年,限額以上單位金銀珠寶類、體育娛樂用品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1.3%、22.2%,增速分別快于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5個、15.9個百分點。
文化引領,消費潮流更加多元。
走進貴州黔西市化屋村文麗蠟染刺繡非遺工坊,繡娘們妙手翻飛,將傳統紋樣繡進服裝、手提袋、帽子等產品中。不同顏色的絲線,繡出寓意幸福吉祥的各式苗繡紋樣;在傳統紋樣繡片的基礎上,開發了成衣、圍巾等產品……融合傳統與現代設計的創意產品贏得市場青睞,去年工坊實現銷售額280多萬元。
國貨潮品熱度持續提升。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帶動“IP經濟”熱度飆升,助力各產業鏈踩上“風火輪”;國家博物館“鳳冠冰箱貼”銷量突破百萬件,成為現象級文創產品。老字號、新國潮攜手推出聯名產品,既彰顯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又契合年輕人的時尚追求和情緒價值。
投資結構向優提速,新動能加快培育壯大。
7月初,云南瀘西縣,隨著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旗下云南宏合新型材料有限公司首批電解槽啟動,年產193萬噸低碳鋁項目首批生產線正式投產。項目啟動之初,民生銀行主動對接企業,量身打造一整套融資服務方案,為企業籌組80億元銀團貸款。金融賦能疊加產業優勢,企業生產工藝迭代升級,向著綠色化、高端化邁出新步伐。
投資聚力推動高技術產業發展壯大,促進產業優化升級。上半年,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7.5%,增速比全部投資高4.7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投資增長1.8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投資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投資增長26.3%,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投資增長21.5%。
持續用力——
不斷鞏固和增強超大規模市場優勢
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上半年消費市場趨于活躍,發展態勢向好,意味著下半年消費發展是有支撐的。中國未來的消費成長性非常好,市場空間非常廣闊,對下半年的消費充滿樂觀預期。
消費升級帶來新增長點——
洪勇說,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連續兩年穩定在1.3萬美元以上,這個階段正是消費升級的關鍵時期。隨著“Z世代”等年輕消費者逐漸成為消費主力,騎行、滑雪、露營、觀演等消費業態越來越受到青睞。要更大力度補上優質供給的短板,打造更多消費領域的新增長點。
新消費催生新動能。“跟著演出、賽事去旅行”掀起熱潮,“蘇超”火爆出圈,“票根經濟”風生水起,帶動周邊餐飲住宿業迎來快速增長。美團旅行數據顯示,“蘇超”賽事有效帶動文旅消費。7月初的周末比賽日,江蘇各地的酒店過夜連住客人數量顯著增長,南京、徐州、淮安、鎮江、揚州等城市高星酒店預訂量同比增長超59%,景區門票訂單量同比增長超255%。
收入增長夯實消費后勁——
“游客多了,麻糍賣得更好了。”在江西金溪縣雙塘鎮竹橋村口,支起攤子售賣手工麻糍的村民楊自玉說。漫步鄉村,成片的贛派建筑群展現出厚重的古風古韻。這里有茶吧、咖啡吧、書屋等休閑場所,還有戲曲展演、非遺展演等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游客紛至沓來,讓村民增收致富的渠道更寬廣。
上半年,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40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5.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4%;分城鄉看,農村居民收入名義增速和實際增速分別快于城鎮居民1.2和1.5個百分點。“消費要持續健康發展,必須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要進一步改善消費環境。”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說,中央政策以及相關部門出臺的措施都在繼續推進,各地要進一步落實好中央擴內需政策要求,按照消費提升行動方案部署,進一步“穩就業、促增收”,改善消費環境,增加優質消費供給,推動消費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有效投資拓寬發展空間——
走進浙江海鹽縣雪水港村,碧水悠悠,新式民居錯落有致。村子走上綠色發展的新路子,利用閑置屋頂和空地安裝光伏板,打造“光伏村”,形成“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600多戶完成土灶電氣化改造,將電磁裝置嵌入傳統土灶,實現鄉村能源清潔替代。國網嘉興供電公司在該村創新應用三端直流柔性互聯系統,實現分布式光伏、儲能、電動汽車的靈活友好接入與自趨優互動運行,提升清潔能源消納率與配電網安全性、可靠性,助力美麗鄉村綠色發展。
我國高質量發展投資潛力非常大,比如新質生產力領域,還有城市更新改造、民生“補短板”方面,都需要有效投資。國家統計局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司司長翟善清表示,下階段,要深入推進“兩重”建設和“兩新”工作,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帶動作用,加快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快培育和壯大新質生產力,聚焦提高投資效益精準發力,多方面拓展有效投資空間,充分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持續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
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市場潛力大、韌性強、活力足的特點沒有變。下半年,隨著各項政策舉措持續推進,通過進一步優化市場結構、健全市場機制、提升市場韌性,不斷激發投資消費的更大潛能,鞏固和增強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強有力的支撐。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21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