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方杰攝(人民視覺)
"> 楊黎波(左)到脫貧戶家里走訪。
葉方杰攝(人民視覺)
上午10點35分,楊黎波的手機彈出一條信息,是街道辦事處發來的:本月預警線索已發,煩請盡快核實反饋。
楊黎波是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冊亨縣高洛街道巴納布社區第一書記,負責該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工作。收到信息,他放下手里的活兒,點開信息滑動瀏覽,一共12條。楊黎波以網格為單位分類,挨個給網格員打電話,自己則帶著4條預警線索,和大家分頭行動。
“韋如玉家,因病,自費金額大?!边@條預警線索來自貴州省醫療保障局,在家屬結算完醫藥費后,相關數據信息被系統抓取。看完信息,楊黎波心里一沉,“誰生?。渴巧恫??自費金額咋就這么大?希望沒事?!?/p>
去年,脫貧戶韋如玉家迎來第二個孩子,然而孩子的一紙診斷書打破了幸福,原本長期打零工的韋如玉轉做全職奶爸。
“查出好幾種病,情況很危險?!表f如玉帶著孩子直奔州醫院,后又轉到重慶救治。萬幸的是,經過精心治療,孩子病情平穩,暫時出院??吹綏罾璨ǖ膩黼?,韋如玉感到意外,“沒想到社區主動找來。”
“孩子有自發性腦內血腫、腦室出血、支氣管炎等,好在病情穩定,等著看復查情況。不算報銷部分,自付了5萬元?!表f如玉說。
結束17分鐘的通話,楊黎波翻開工作本,算起韋如玉一家的收支賬:韋如玉就地打零工,一個月1800元;父親有公益性崗位,一個月800元;母親在廣東打工,一個月3000元;姐姐是企業臨時工,一個月1100元。一家人一年工資性收入80400元,加上養老等轉移性收入一年2040元,雖然家庭人均年收入有10305元,但扣除突發疾病自付的5萬元剛性支出后,收入遠低于去年貴州劃定的家庭年人均純收入8000元的監測范圍,有因病返貧的風險。
聯合其他網格員,大家花了3天時間,核實每條預警信息,研判預警原因,形成電子檔案。“之前平均每個月收到22條預警線索,現在月均只有11條,預警更精準,基層干部負擔也減輕不少?!睏罾璨ㄕf。
完成所有核實工作,楊黎波組織社區干部、群眾代表召開會議,匯報預警線索核實情況,提出建議,最后舉手表決。當月,大家一致同意將韋如玉家納入監測,隨即進行公示,再逐級上報街道和縣農業農村局,批復之后實施精準幫扶。
“省里有明確要求,對符合條件的家庭,防返貧,從預警到幫扶不超過15天,是與時間賽跑?!备呗褰值擂k事處主任韋盛馨說。
楊黎波定期收到的預警線索均來自街道辦事處,那信息源頭在哪兒?
為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2021年,貴州建成鄉村振興云平臺,借助數字化手段,智能監測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突發嚴重困難戶等3類人群,精準幫扶,補齊短板,消除風險,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的底線。
“人均純收入、剛性支出、潛在風險點和自主應對能力是納入監測對象的主要考慮因素。”貴州省鄉村振興監測中心副主任楊小紅介紹,通過貴州省數據共享交換平臺,人社、民政、衛健等部門每月上傳相應群體數據,經過后臺獲取和數據治理,剔除無效、重復等數據后,傳送至貴州省鄉村振興云平臺再次進行數據治理,最后自動派發預警線索。
除了部門篩查預警,貴州還推出基層干部排查和農戶自主申報等渠道,3種方式互為補充。
“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和對接更加暢通,技術手段不斷更新,預警線索更加精準。”楊小紅說,現在只有12個部門共享數據,每個部門提供的數據項很少,平均僅有一兩項,覆蓋全體農村人口的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幫扶大數據信息系統建成后,共享數據部門將擴大到17個,同時部門提供的數據項也會增加,實現數據多跑路、干部提效率、群眾少跑腿,切實為基層減負。
納入監測對象之后,如何開展精準幫扶?
“依據預警線索和走訪核實,我們會迅速制定幫扶舉措?!贬槍f如玉一家的實際情況,楊黎波幫他們申請低保,推薦更多就業機會,同時向縣醫保局申請醫療救助。通過每月走訪,密切關注一家人的收支和孩子病情。
線下精準施策,線上同步發力。貴州省鄉村振興云平臺也將信息同步發送給人社、衛健等部門,落實幫扶政策,匯聚幫扶合力。
“將來,平臺還會增設幫扶政策工具箱,針對監測對象的返貧致貧風險、家庭結構等自動生成幫扶計劃,更加精準。”楊小紅說。
作為貴州易地扶貧搬遷人口最多的縣,冊亨縣全力做好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幫扶工作,其中巴納布社區共有1662戶,脫貧戶超過一半,累計有86戶納入監測,目前還剩5戶風險未消除。“我們會全力以赴,不讓一個老鄉掉隊?!睏罾璨ㄐ判氖恪?/p>
本期統籌:祁嘉潤
版式設計:汪哲平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01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