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延續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發展態勢,新質生產力成長壯大,高質量發展向新向優,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年中成績單。基于上半年中國經濟的強勁表現,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前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內容,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測大幅上調0.8個百分點,上調幅度為所有主要經濟體中最高。
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國際人士表示,中國經濟展現出非凡的活力與韌性,相信隨著中國即將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科學謀劃“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中國新質生產力發展步伐將不斷加快,期待中國的高質量發展為世界帶來更多機遇。
“中國經濟面對外部沖擊展現出強大韌性”
中國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服務貿易規模穩步增長,結構持續優化。服務進出口總額超過3.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0%。其中,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保持增長。
“盡管當前地緣政治局勢緊張等因素為世界帶來諸多不確定性,但中國經濟面對外部沖擊展現出強大韌性。”英國商會國際貿易主任史蒂文·林奇表示,中國經濟上半年的成績單充分展現出中國經濟的活力和戰略驅動力。
“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中國經濟保持了穩定增長態勢。中國消費市場回暖、外貿結構優化、新興產業增速亮眼,中國經濟的活力與韌性令人印象深刻。”肯尼亞非洲政策研究所中非中心執行主任丹尼斯·穆內內表示,中國經濟的亮眼表現離不開政府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政策,比如,通過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普通民眾以優惠的價格購入高品質的智能家電,消費得以提振,經濟也得到發展,這為非洲國家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借鑒。
埃及埃中商會秘書長迪亞·赫爾米表示,盡管面臨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中國經濟在2025年上半年仍實現了穩步增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尤其是高科技制造業表現亮眼,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同時,中國服務貿易實現了顯著增長,這充分顯示出中國經濟向新向好的發展態勢。
“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的表現非常穩健,不僅是在數字上保持增長,更重要的是,中國將發展重心轉向追求質量,這尤其值得肯定。”埃及中國事務專家、埃及希克邁特文化產業集團總裁艾哈邁德·賽義德表示,他曾在中國生活和工作多年,親身感受到中國在創新領域的進步。中國在新能源、智能制造領域的快速突破,讓他深感中國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并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切實可行的行動,中國在全球科技發展領域正逐漸成為領跑者。
“新質生產力發展取得長足進步”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5年間,中國從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到開啟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開創性進展、突破性變革、歷史性成就。中國著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經濟新舊動能轉換提速,高質量發展的紅利逐步顯現。
“‘十四五’規劃實施以來,中國聚焦創新、綠色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等重點領域,高科技產業快速發展,新質生產力發展取得長足進步,正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古巴國際政治研究中心中國問題專家愛德華多·雷加拉多認為,“中國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中國經濟正走向更可持續的發展階段。”
韓國龍仁大學教授、韓中聯合會會長樸勝贊表示,“十四五”規劃實施期間,中國加快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和技術自立自強,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取得飛躍式發展。“取得這樣的顯著成就,體現了中國政府在推動構建產業生態和制度改革方面的努力,得益于創新企業積極投身研發、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等行動舉措。”樸勝贊說。
德國尤尼馬蒂自動化公司銷售總監尤爾根·基爾斯特告訴記者,該公司在江蘇昆山成立了合資公司,專注生產汽車減震器、座椅等設備。近年來,隨著中國高質量發展不斷推進,中國供應鏈性價比優勢明顯,產自中國的高質量機械零部件備受德國客戶歡迎,德國市場對中國制造的接受度不斷提升。“我先后訪華30多次,為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和科技創新成就感到欣喜。”基爾斯特說。
8月1日,德國博世集團正式完成對江森自控全球家用及輕型商用暖通空調業務及其在亞太地區與日立合資企業股份的收購。博世將在中國新增約1200名員工,涵蓋生產和研發崗位,進一步完善在華制造與創新體系。“中國不僅是博世最重要的市場之一,更是推動全球創新的重要力量。”德國博世集團董事會副主席克里斯蒂安·菲舍爾表示,“中國消費者是全球最具創新推動力的群體之一,他們對品質和技術的敏感度不斷推動企業在產品設計、系統整合和數字化方面加速突破。”菲舍爾說,博世在中國的研發覆蓋幾乎所有業務板塊,與本地伙伴長期保持緊密協作,“創新不再是單邊技術輸出,而是基于合作的共同創造”。
穆內內表示,“十四五”規劃實施以來,中國在高質量發展領域成就斐然,特別是在人形機器人、人工智能模型等領域,中國科技讓世界矚目。在綠色發展領域,中國發展步伐同樣穩健,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穩居全球首位。“取得這些成就主要得益于中國政府科學的發展規劃和高效的執行力。中國政府鼓勵科技創新,鼓勵綠色發展。中國企業幫助肯尼亞搭建5G網絡,升級改造首座地熱電站——奧爾卡利亞一期電站,越來越多的電動汽車、電動摩托車行駛在非洲街頭。包括肯尼亞在內的廣大非洲國家也因中國具有前瞻性的戰略規劃而受益。”穆內內說。
“中國為全球經濟貢獻了創新動能”
近期,漢斯集團、淡馬錫、安耐德資本及美國范達集團等外國資本巨頭紛紛加速布局中國市場。美國資產管理公司景順日前發布的《全球主權資產管理研究》調查顯示,全球主權投資機構對中國的投資意愿顯著上升,59%的受訪主權財富基金將中國列為首要或比較優先的市場。中國經濟穩健增長態勢持續增強,創新活力加速釋放,為世界發展貢獻了重要動力和確定性。
英國投資管理公司柏基投資日前表示,中國正實現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型升級,必將為外國投資者提供更多發展機遇。該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坎貝爾尤其看好中國市場的長期潛力。在他看來,得益于龐大的消費市場和技術創新能力,中國在應對地緣政治不確定性時具有更強的韌性。
“近年來,通過不斷以新質生產力引領高質量發展,中國為全球經濟貢獻了創新動能;通過推動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提供保障。”雷加拉多表示,近年來,中國積極加強同拉美地區國家在數字經濟、新能源等領域的合作,為地區國家實現數字化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更多助力。
穆內內表示,中國即將出臺的“十五五”規劃令人期待。“期待中國高質量發展帶來更多機遇,進一步推動非中高質量合作,比如開發更多的清潔能源、實現綠色發展,培養更多本土化人才,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撐。”穆內內說。
聯合國負責經濟發展的助理秘書長納維德·哈尼夫表示,聯合國與中國立場一致,堅信貿易戰無贏家,呼吁各國堅守開放合作,參與多邊貿易體系。中國通過拓展多元貿易伙伴與深化南南合作,穩固供應鏈,助力發展中國家互利共贏。
“面對當前世界的不確定性,中國的穩定發展意味著信心與機遇。”馬來西亞絲路之友俱樂部主席黃振隆表示,無論是通過進口帶動區域出口,還是以開放姿態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能源綠色轉型、產業鏈協同發展,中國都已成為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力量。
(本報北京、柏林、首爾、開羅、內羅畢、墨西哥城8月6日電 記者姜波、劉仲華、莽九晨、沈小曉、黃煒鑫、謝佳寧)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07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