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河源9月26日電 題:探訪廣東萬綠湖國家濕地公園:繪就生態綠美新畫卷
中新網記者 張璐
金秋時節,記者走進廣東河源萬綠湖(又名“新豐江水庫”)境內的萬綠湖國家濕地公園(以下簡稱“濕地公園”),但見蜿蜒的湖堤如綢帶般輕撫翡翠色的湖面,這里以“無水不綠、無山不綠、無時不綠”的綠美生態聞名遐邇。
萬綠湖始建于1958年,是中國第七大水庫、華南地區最大的人工湖,水域面積達370平方公里,蓄水量139億立方米,是廣東、香港等地4000多萬人的重要飲用水源地,被譽為“生命水塔”。濕地公園覆蓋萬綠湖大部分水域,其生態保護與優質水源供給密切相關。
圖為萬綠湖國家濕地公園。 趙春風 攝濕地公園管理處主任張德政接受中新網采訪時介紹,濕地公園東西長約35公里,南北寬約24公里,規劃總面積26348.7公頃,其中濕地面積24880.4公頃,林地1466.3公頃,建設用地2公頃,約占整個萬綠湖面積的三分之二。園內現有植物900余種,包括國家Ⅱ級保護植物4種,具有極高的生態價值。
“九里湖作為濕地公園的生態示范點,在‘百千萬工程’實施過程中,我們重點推進了‘三林兩徑一基地’建設。”張德政如數家珍地說,“三林”工程已完成林分優化322畝、森林撫育5763畝、大徑材培育5874畝;“兩徑”工程完成新建自然教育徑4.5公里、優化提升及森林氧吧體驗徑18.6公里建設;“一基地”則通過展示森林濕地價值、客家特色植物和膳食同源文化,結合康養體驗與桃花水母觀賞,打造出獨具特色的步道亮點。
漫步在九里湖片區山道上,廣東最美的連片天然林坐落其中。張德政說,九里湖片區共鑒定植物108科、270屬、432種,其中包括32種民族植物。“濕地公園通過‘三大科普主題、六大科普內容’體系,設置了6組互動科普設施和20組科普模型,向公眾展示生物多樣性,構建全民參與的濕地保護新格局。”
在濕地公園內,記者觀察到眾多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棲息于此。據介紹,園內分布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3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有3種,分別是黿、小靈貓、中華穿山甲;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有16種,分別是豹貓、黑耳鳶、黑冠鵑隼、松雀鷹、普通鵟、鵲鷂等。
“我們通過組織濕地徒步、濕地生物多樣性科普展等活動,讓公眾近距離觀察鳥類和濕地植物,從而直觀感受生態價值。”張德政表示,濕地公園結合“世界濕地日”年度主題和“愛鳥周”等活動,制作海報、短視頻等傳播素材,強化公眾對特定保護議題的認知,推動公眾從“旁觀者”轉變為“守護者”。
濕地公園在“綠美廣東”建設中繪就生態發展新圖景,助力萬綠湖景區成功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據統計,濕地公園已接待國家、省、市等各級考察團120余批次,累計接待游客485.45萬人次。其中,僅2025年“萬綠湖文化旅游周”期間,就接待游客約18.8萬人次,同比增長58.8%。
2025年7月,2025萬綠湖開漁活動現場。 記者 張璐 攝“下一步,濕地公園將以水源保護和水質提升為核心,以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育與恢復為重點,將萬綠湖打造成為廣東省最潔凈、最美的飲用水源地。”張德政表示,同時將依托萬綠湖的生態優勢,發展生態旅游產業,推動環萬綠湖世界級“湖泊+”綠色發展區建設,帶動周邊區域協同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