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國調研行】
清晨,站在南京長江大橋上舉目遠眺,“流動的中國”從未如此真切地映入眼簾。南京至上海12.5米深長江黃金航道上,滿載貨物和集裝箱的船舶川流而下,5萬噸級船舶靠泊南京港已是常態。
2024年,江蘇省外貿進出口總額躍上5萬億元臺階,達5.62萬億元,創歷史新高。2024年實際利用外資190.5億美元,4年累計利用外資1037.4億美元,占全國比重達16.2%。
“一出一進”之間,是開放的中國主動參與世界競爭的能力和魄力,更是世界持續看好中國、投資中國的信心和底氣。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世界500強中的408家在江蘇投資,近4.3萬家外資企業以近1%的戶數占比,貢獻了46.6%的進出口額和8.4%的城鎮就業。
如何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近日,記者隨“活力中國調研行”采訪團走進江蘇沿江的南京、無錫、常州、揚州等地,實地感受一線的開放實踐和經驗。
加快形成全球資源配置的能力和影響力
2005年創立的一家公司,短短20年就拿到了30多個世界首創和全國首創。站在常州博瑞電力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的創新之路展板前,記者的內心是震撼的。
作為中國能源互聯網的主動脈(特高壓電路)的“國家隊”企業,博瑞電力不僅為我國建成的西電東輸等23個特高壓直流工程中的19個項目提供核心裝備,還在與西門子、ABB等國際龍頭企業的同臺競爭中,成功拿下了“一帶一路”標志性工程巴西美麗山工程二期±800kV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而這也是中國特高壓技術首次出海。
科技硬實力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關鍵。無錫雅迪在連續8年保持全球電動兩輪車銷量第一的背景下,主動調整出海策略,取消部分國家的傳統代理商模式,轉向“研、產、供、銷、服”一體化布局。通過在越南、印尼等地建設研發基地,深入研究當地需求,實現本地化研發與生產,并配套建設服務體系,推動從產品輸出到生態輸出的轉型。2025年上半年,以雅迪為代表的無錫錫山區電動車產業出口額3.5億美元,在2024年同比增長40.9%的基礎上,再度增長31.9%。
持續釋放產業活力與制度紅利
“能不能幫我再找一片廠房?現在連倉庫都外遷騰出來準備用于生產了。”在無錫高新區綜合保稅區,菲尼薩光電通訊科技有限公司供應鏈總監顏俊正在開啟“求助”模式。
菲尼薩光電自2011年落地無錫高新區以來,已三次加大投資。“就在上周,公司剛剛獲批800萬件800G光模塊增產項目。如果廠房合適,今晚我就向總部匯報,爭取把OCS(光電路交換器)項目也申請下來。”聽說廠房的事情有了眉目,顏俊激動起來。
投資、增資、利潤再投資,這樣的外資企業,絕非個例。在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博西華電器(江蘇)有限公司在南京持續投資,2024年更是將全球研發中心放在了南京。
在揚州,全球最大的自卸車多級油缸供應商約斯特海沃集團,不僅在2024年底授權海沃機械(中國)有限公司為海沃國際集團亞洲區地區總部,還將集團亞洲區的采購中心放在了揚州。
在中瑞(常州)國際產業園,來自瑞士日內瓦的全球香精香料行業佼佼者奇華頓,在此落地了其香氛與美容事業部在中國的最大投資項目,為國際知名品牌提供香水原料;碎得機械從開工到廠房封頂,僅用4個月;瑞士醫沛生投產以來,注射器產能不斷攀升,預計達產后年產超億支。
…………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德國、日本、瑞士等對江蘇實際投資增幅均超過90%。江蘇省入選全國標志性重大外資和重點外資項目分別達17個和96個,數量均居全國首位。針對外資企業存量大、留存利潤多的特點,江蘇省還首創性地推動外資企業利潤再投資,通過專項計劃提供政策、稅務等多方面支持,利潤再投資規模連續6年全國第一。
多元布局,打造雙向開放樞紐
9月21日下午,位于南京市紫金山北麓的江蘇中亞中心,熱鬧非凡,“2025江蘇—中亞青年首屆聯誼會”在此舉行。
3個月前,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舉行,中國—中亞貿易暢通合作平臺正式揭牌,其載體正是江蘇中亞中心。為何選擇江蘇南京?一組數據可以見證江蘇和中亞五國的合作熱情:從2014年到2024年,江蘇對中亞五國出口額從9.6億美元躍升至44.1億美元,增長了近5倍。2024年,江蘇同中亞五國進出口總額442億美元,占全國對中亞五國進出口總額的7%。
據了解,近年來,江蘇省發揮開放平臺數量多、類型全、能級高的優勢,持續推動首創性、全鏈條、集成式改革創新,累計建成26家國際合作園區,聚焦重點國別深化特色合作。今年1月至7月,江蘇省對新興市場出口占比59.9%,較2020年提升12.6個百分點;RCEP簽證出口貨值連續3年居全國第一。跨境電商綜試區設區市全覆蓋,2024年全省跨境電商平臺進出口同比增長超過20%,今年1月至7月繼續增長80%以上。
江海奔流,開放潮涌。江蘇正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劈波斬浪的勇氣,不斷匯聚全球優質資源,深度參與國際競爭合作,向著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宏偉目標奮勇前進。一個更加開放的江蘇,必將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更多確定性,在世界經濟合作中,攜手各方,共贏未來。
(記者 朱 波 蘇 雁 李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