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10月23日電 (馬愛彬)深秋時節,甘肅武威市民勤縣沙咀墩規模精準固沙造林示范區內,新栽植沙生灌木長勢良好。民勤縣林草局高級工程師高峰向年輕的同事介紹“固身削頂”的治沙方法,在這個三面環沙的地方,一代代治沙人將“以自然之力修復自然”的理念應用于治沙實踐,將風沙前沿變發展前沿。
10月下旬,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技術人員依民勤風力數據,用“固身削頂”法設計草方格沙障。馬愛彬 攝作為民勤縣引進的首批專業人才,高峰在長期治沙實踐中,在傳承幾代治沙人優秀經驗的前提下,采用“固身削頂”技術,巧妙運用風沙運動規律,堅持“因害設防、以水定綠”,依據當地風力資料精準設計草方格沙障的高度與密度,既固定沙丘基部,又借助風力削平丘頂;并在墑情較好的丘間低地,合理種植耗水量稍高的喬灌草;在沙丘坡面,則嚴格選用梭梭、沙拐棗等超旱生灌木,構建起多層次固沙體系。
同為民勤專業人才,民勤縣畜牧獸醫工作站正高級工程師王新基則將目光聚焦在以科技支撐沙地產業提質增效方面,帶領團隊開展肉羊專用飼料研發。
圖為民勤畜牧技術人員深入羊舍,實地采集監測數據。(資料圖)馬愛彬 攝“我們立足民勤特有的茴香秸稈、沙地堿性植物等資源,創新引入玉米芯等輔料,研制肉羊專用飼料。”王新基介紹說,這套配方的核心是為民勤肉羊量身定制營養方案,從源頭保障羊肉肉質鮮嫩、無腥不膻、攜香帶咸的獨特品質。
基于民勤本地飼料資源特點與團隊長期科研數據,王新基系統構建了涵蓋主要農作物副產品和沙生植物的養分數據庫,研發出覆蓋羔羊、育肥羊、哺乳母羊及種公羊的全生命周期精準飼料配方體系。
該體系將茴香秸稈、玉米芯等非常規飼料進行科學配比,優先用于育肥階段,在降低養殖成本的同時,有效提升羊肉風味品質。目前,該技術已實現標準化生產,累計推廣專用飼料3000余噸,服務全縣主要養殖企業,為民勤肉羊品牌建設與產業提質增效提供了堅實科技支撐。
地處西北內陸風沙前沿的民勤,資源性缺水與人才短缺相互交織,成為制約其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瓶頸。作為阻隔騰格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合攏的重要生態屏障,這里既面臨固沙造林、水資源高效利用等生態治理硬任務,也亟待推動沙區農業、特色養殖等產業向綠色化、現代化轉型。破解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協同并進的難題,人才支撐是關鍵。
圖為民勤縣技術人員在實驗室開展靶向性科研。(資料圖)馬愛彬 攝近年來,當地深入實施人才賦能工程,以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為抓手,系統破解人才發展瓶頸。立足實際需求,通過政策傾斜引進急需緊缺人才,依托本土資源培育實用型技能人才,構建引育并舉的供給體系。
同時,民勤縣持續優化人才發展軟環境與硬條件,打好“引、育、留、用”組合拳,以精準施策打造人才集聚“強磁場”,以系統謀劃激活人才成長“動力源”,以用心服務構筑人才發展“生態圈”,以科學使用釋放人才創新“爆發力”,真正實現以優質服務留住人才、以干事平臺用好人才,讓各類人才在各條戰線擔當作為,為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繪就鄉村振興壯美畫卷注入源源不斷的智慧動能。
“我們通過‘人才引擎’激活發展活力,讓昔日的風沙前沿,變成了今天高質量發展的新前沿,這是我們民勤實現轉型發展的最大底氣。”民勤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黃凱介紹說,今年以來,民勤縣以空前力度招才引智,在引進范圍上,覆蓋從高端專家到青年才俊的各梯隊人才;在服務保障上,構建了“十位一體”的政策體系,涵蓋住房、家庭安置、事業發展與生活服務等關鍵環節,旨在通過全方位的“拴心留才”舉措,讓人才真正成為民勤高質量發展的最強支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