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0月24日電 (劉洋)近年來,海外僑胞常帶著自身經驗回到家鄉,在產業升級、人才培育、文旅創新等領域支持家鄉建設。
前幾日,“數字絲路·僑助出海”跨境電商公益培訓班在浙江海寧開班,德國僑商楊耀忠攜團隊授課,講述當前企業出海趨勢以及跨境物流與海外倉模式,并解讀國際市場合規路徑與政策。這是楊耀忠今年第二次回鄉開課,也帶回更多海外營商資訊。
楊耀忠是海寧人。幾次回鄉考察,他發現家鄉的中小企業雖有出海意愿,卻受困于資源缺失、運營技巧不足、法規和認證不明等難題。同時,全球經濟形勢波動與關稅政策變動,也讓企業們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面臨更多不確定性。
“海寧僑聯一直在推進‘僑助千企萬品出海’行動,我恰好有相關經驗可以出一份力。”楊耀忠說。他在海外創業時,曾因合作工廠延誤訂單虧掉大半資金,也曾遭遇稅務爭議,最終靠依法維權替公司贏回“清譽”。這些經歷讓他意識到企業本土化與合規經營的重要性,也體會到企業出海“單打獨斗”的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