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論認真貫徹落實市委三屆五次全會精神
本報評論員
市委三屆五次全會提出,今年全市經濟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2%左右,財政總收入、地方財政收入同口徑分別增長11%和13%左右,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12%和14%。這一預期目標保持了略高于全省的增長速度,順應了我市經濟較快增長的趨勢,有利于把工作重心調整到優化結構上來,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滿足就業和提高群眾收入需要。
多年來的實踐表明,加快商洛發展關鍵在于以項目建設為載體和抓手,不斷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力度。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牢固樹立抓大項目、上大項目的意識,用項目優化結構、增強后勁、推動發展。要積極主動地謀劃項目,善于從重大機遇、中省政策、資源優勢中策劃項目、包裝項目、精選項目、爭取項目、落實項目,從園區集聚、招商引資中培育項目,構建多頭牽引、多元支撐的項目發展格局。要細化落實建設責任,及時協調解決問題,不斷優化建設環境,形成全黨一心抓項目、領導帶頭包項目、干部定責到項目、選用干部看項目的整體合力。
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是今后一個時期經濟工作的重要指導方針,要自覺遵循“依托大西安、立足大商洛、打造大品牌”的基本原則,把轉變方式調整結構貫穿到經濟發展全過程。依托大西安,就是重點發展西安需要的而且沒有的;立足大商洛,就是充分發揮交通區位優勢、生態文化、礦產富集的優勢,真正使商洛優勢變成發展優勢;打造大品牌,就是唱響“秦嶺最美是商洛”,在山水美、城鎮美、鄉村美、生活美上顯魅力,打造秀美山水、建設精美城市、培育美麗鄉村、創造美好生活。同時,下大功夫抓好現代農業園區、現代工業園區、新型農村社區、旅游精品景區,超常規調整三次產業結構,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轉變方式調整結構的核心內容,努力提高循環經濟規模和水平,不斷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
城鎮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引擎,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核心是人的城鎮化,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加快戶籍制度改革,統籌解決進城農民就業、住房、子女入學、養老保險等保障體系問題,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要加緊編制城鎮總體規劃,嚴守基本農田、城市邊界、生態保護三條紅線,提高城鎮土地、能源利用效率,優化城鎮布局和形態,提升城鎮發展質量。要在精美和個性化上下功夫,堅持做到規劃好城市、建好城市、打造精品,管好城市、建立機制,用好城市、培育市場。
非公有制經濟是就業經濟、富民經濟,也是強市經濟。當前我市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半壁江山,提供社會就業七成以上,但規模小、層次低、實力弱、環境差的問題還很突出。要以擴大存量、做好增量、壯大總量、提升質量為重點,把非公有制經濟打造成經濟增長的主體力量和強大支撐。要認真落實扶持政策,著力培育龍頭主體,大力實施成長工程,建設一支懂經營、會管理的非公有制企業家隊伍,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良好的生態是商洛最大的優勢。我們要珍惜保護這方青山綠水,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嚴把項目環評關口,開展環境集中整治,層層落實環保責任,下功夫解決工業污染、建筑粉塵污染、城鄉垃圾污水等問題,讓商洛的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同時,推進城鄉造林工程,以重點區域、溝河沿岸、交通干道、景區、城鎮為重點,開展造林綠化,真正把我市建設成青山常在、四季花香的生態秀美商洛。
各級黨組織要團結帶領廣大干部群眾,按照市委三屆五次全會的安排部署,堅持科學發展、富民強市主題和發展循環經濟主線,牢牢把握“穩中求進、提質轉型”的總基調,繼續實施三大戰略、四大帶動,重點建設兩大板塊、做強兩大經濟、實施兩大工程,把改革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在克服壓力中挖掘潛力,在應對挑戰中把握機遇,在穩定增長中優化結構,在深化改革中創新發展,在擴大內需中推進開放,在改善民生中促進和諧,著力打造商洛經濟升級版,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市人民,鞏固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