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直機關工委在“雙包雙促”中,強化措施,狠抓落實,依照黨建扶貧、產業扶貧、信息扶貧三種方式,采取“支部引領帶協會、部門聯動建基地”的幫扶模式,穩步推進“雙包雙促”工作。
山陽縣十里街道辦寺溝口村,是市直機關工委的“雙包雙促”村,全村轄5個村民小組,348戶,1254人,201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8282元。受自然條件限制,這里主導產業不明晰,農民的經濟收入主要靠外出務工。市直機關工委經過深入調研后,重新確定了38個貧困戶,按縣級領導包3戶、科級干部包2戶、一般干部包1戶的標準,幫助貧困戶確定家庭增收項目。2015年他們與包扶村共確定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服務平臺建設、社會事業和基層組織建設等各類幫扶項目8個,總共投入資金400余萬元,聯合十里街道辦干部共為38戶貧困戶辦實事120余項。同時,按照該村“長抓核桃白山羊、短抓勞務中藥材”的產業發展思路,充分發揮村支部引領和市縣部門聯動支持作用,探索建立“支部引領帶協會、部門聯動建基地”的扶貧模式。村支部協助村上建立養羊合作社,發展白山羊200只,建立白山羊良種飼料基地10畝,貧困戶戶均養羊10只;成立寺溝口村勞務輸出協會,今年上半年完成勞務輸出300人次,收入450萬元。協助水務、林業部門整修耕地100畝,建立良種核桃示范基地100畝,黃姜、天南星等中藥材示范基地100畝,引導帶動該村今年核桃建園300畝,總面積達到1100畝,戶均達到3畝,全部實現科管;中藥材種植面積新增450畝,總面積達到550畝。為了鼓勵貧困戶種植藥材,增加收入,將對在示范基地種植中藥材的農戶,實行每畝補助200元的獎勵政策。此外,投入資金200萬元的環村路建設,目前已經完成700米的路基,投資150萬元的村級便民服務中心主體已封頂,改造了2.5公里通村公路,對220戶村民院落進行了硬化;投入資金10萬元對原村小學進行了裝修,硬化場地400平方米,建設成村老年活動中心;新修便民橋3座,拓寬水泥橋1座。請專家學者、種植大戶、養殖大戶、外出務工人員,介紹致富經驗和創業歷程,使貧困戶開闊了視野,增強了自立意識和脫貧信心。邀請了市農科所、市畜牧中心專家對村民進行了種植業和養殖業培訓,提高了村民的致富能力。 (馮 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