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效顯著:亮點紛呈干勁足
今年全市民政工作會議之后,各縣區政府把社會救助工作規范化鎮村創建活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及早安排部署。成立了領導小組,制定了工作方案,全市七縣區首批共確定了9個示范鎮(辦)36個示范村(居)。鎮村兩級按照要求,明確了創建目標和任務,夯實了創建責任和時限,創建工作有序推進、亮點紛呈。
創建活動開展以來,各縣結合各自實際,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商州區在精準救助上狠下功夫,堅持三級背書簽字制度,按標施保、應保盡保,群眾反響好。同時,還率先開展醫療救助“一站式”結算服務試點工作;洛南縣在醫療救助方面大膽嘗試,劃定救助范圍,分層分類救助;丹鳳縣積極探索“2+5”監督機制,建立了社會救助監督檢查的長效工作機制;商南縣積極探索“一門受理,協同辦理”工作機制,充分發揮民政部門牽頭抓總作用,做到了高效便民服務;山陽縣民政局班子成員每人包抓一個示范點,創建了村級社會救助工作室,逐示范村對城鄉低保戶進行核查,推行掛牌管理,實施“陽光救助”;鎮安縣主動出擊,對城市低保、五保供養進行拉網式核查,做到底子清、情況明;柞水縣健全“一標兩提三公開四審核”工作長效機制,不斷提升社會救助工作管理服務水平,來信來訪少,群眾滿意度高。
通過創建活動的扎實開展,一是進一步提高了各級黨委、政府對社會救助工作的重視程度。各縣區黨委、政府堅持把社會救助工作規范化鎮村創建活動與“五項制度”貫徹落實有機結合,與實施精準扶貧有機結合,與中省開展的社會救助專項治理有機結合,與抓好鞏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有機結合,與正在開展的“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有機結合,確保活動取得實效。從督查情況看,各縣區社會救助相關政策出臺及時、規范,救助標準執行到位,資金管理規范,督促檢查到位,責任落在實處,《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在我市貫徹落實到位;二是提高了廣大群眾對社會救助政策的知曉率。各縣區采取發放《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知識60問》、宣傳單,編發手機短信,開設電視專題欄目,報刊政策解讀,舉辦培訓班等多種形式,開展了以“筑牢底線,陽光救助”為主題的《社會救助暫行辦法》頒布實施一周年系列宣傳活動,做到了家喻戶曉,提高了政策的知曉率,也增強了社會各界對社會救助工作的關心支持;三是建立健全了工作機制。“政府領導、民政牽頭、部門配合、社會力量參與”的社會救助統籌協調機制、“一門受理,協同辦理”工作機制、主動發現工作機制、社會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和監督檢查長效機制等五項工作機制初步建立;四是規范了救助程序。規范化鎮村創建活動開展過程中,各縣區重點落實了城鄉低保鎮(辦)政府受理申請、入戶調查、組織評議、審核和公示的主體責任,縣區民政局審批的主體責任和村(居)民委員會協助鎮(辦)政府做好入戶調查、民主評議、公示等相關工作的責任。縣、鎮、村三級厘清了工作職責,夯實了工作責任,規范了救助程序。在開展社會救助專項治理活動中,各縣區認真自查自糾,找死角,掃盲區,著力解決社會救助工作“最后一公里”問題,深化了創建活動,全市社會救助工作逐步走上了規范化、制度化軌道;五是全市城鄉困難群眾得到及時救助。截至三季度末,全市共保障城鄉低保對象86120戶168118人。其中,城市低保18855戶39337人,農村低保67265戶128781人,基本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和按標施保。供養農村五保對象16645人,其中,集中供養5573人。實施醫療救助5123人次,實施臨時救助1865例,使困難群眾得到了及時有效的救助。
規范創建:精準救助求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