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有良 賈書章 李亮 肖云

開欄語
2020年4月20日至2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陜西考察。期間,總書記深入我市柞水縣牛背梁和金米村考察,對商洛未來發展寄予殷切期望。一年來,我市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按照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加強民生保障和社會建設、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等五項要求,真抓實干,奮力拼搏,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的更大成就。今日起本報開設“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牢記囑托·奮進商洛”專欄,全面展示一年來我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將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進一步激勵全市廣大干部群眾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為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貢獻商洛力量。
清明過后,接連幾場淅瀝春雨,秦嶺深處的柞水縣金米村青山如洗,山花爛漫,春意正濃。
一排排現代化的木耳大棚和露天地栽木耳基地里,村民正搶抓農時,或忙于擴建大棚,或給菌袋打孔,或給大棚掛袋,或給菌袋澆水,春季木耳生產搞得熱火朝天。
青山未變,換了人間。在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到金米村后,一年來,金米人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將小木耳做成大產業、將小山村建成了聞名全國的“明星村”
金米變身“明星村”
金米無金,金米缺米。和商洛山中的許多地名一樣,金米是當地老百姓對生活中最稀缺、最希望擁有物質的美好寄托。金米村曾經是秦嶺山中一個荒僻的村莊,村民走的是泥巴路,住的是“露天”房。自脫貧攻堅戰打響后,村里將傳統的木耳產業做大做強,村容村貌得到了極大改善。
2020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金米村之后,金米村瞬間變成了“明星村”,這個秦嶺深處原本沉寂的小山村一下子遠近聞名。“習近平總書記來我們村后,給我們村帶來了福氣,帶來了空前未有的大發展機遇。金米村出名了,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騰訊等各大媒體輪番采訪,各級各部門領導關懷關注,時有機關單位來村上開展黨建共建和主題黨日活動。市委書記郭永紅和市委常委多次到村上宣講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指導基層黨建和產業脫貧、鄉村振興工作,極大地激發了金米乃至我們商洛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無窮動力。”“電商帶貨、網紅打卡、拼多多農產品上行扶貧行動在金米村啟動,省、市、縣、鎮各級只要有什么好事,首先想到的是金米村。”“要說我們村最大的變化,那就是習近平總書記來了我們村,這是金米村人老幾輩的榮耀與福分。誰能想到,過去深山的鄉巴佬,見人說不了三句話,如今接受采訪上電視成了家常便飯。”金米村支書李正森興奮不已地說。
村民感受最明顯的則是村子變得越來越美。這一年來,村上著力整治生態環境,興建旅游配套設施,發展了7家農家樂、2家民宿,修建了30畝蓮花池,60畝采摘園,沿村栽植了100多畝早園竹、3公里櫻花景觀樹,沿河修建了2公里休閑長廊。村里打上了水泥路,安上了新路燈,自來水供到家門口。環境從改水改電改廁,到道路硬化,再到環境整治、村容村貌提升,金米村家家戶戶住上了安全房、喝上了干凈水、用上了穩定電、走上了致富路。如今的金米村,綠樹成蔭,亭臺、步道、文化活動廣場錯落有致,隨著停車場、旅游公廁、游客服務中心等旅游設施的完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成了吸引游人拍婚紗照的美麗鄉村和自駕車愛好者的汽車營地,去年市上的“中國農民豐收節”和柞水木耳文化節在該村舉行,金米已成為令人向往的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和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
木耳產業大發展
“小木耳,大產業”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金米村發展木耳產業帶動村民致富的深情點贊,也是金米人引以為豪的產業品牌和精神動力。
在金米村智能聯棟大棚里,翻看著菌棒的王極東常會想起去年見到習近平總書記時的情景。總書記詢問他木耳栽植和收成的情景,已成為眾多村民發展木耳產業的巨大動力。“今年村上幫助我提高了栽植技術,木耳產量增加了,收入預計比去年多1萬多元。”王極東說。村民李澤云也興奮地說:“當時我也在場,就站在總書記旁邊。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我們村,是對我們的巨大鼓勵,我們種木耳的勁頭更足了。”總書記的關懷鼓勵,讓鄉親們鼓足了干勁。
在村支部的鼓勵下,村民鄒勝文今年春季沒有外出打工,回村里承包了2個新建的木耳大棚,今年種植木耳20160袋。村民劉忠有家有3口人,他在礦井下務工,因礦山停產,劉忠有承包了2個木耳大棚,種植木耳29570袋。村民鄒定理因礦山停產回家,今年承包了2個木耳大棚,種植木耳20830袋。鄒勝文、劉忠有、鄒定理等32戶每戶計劃種植吊袋木耳2-3萬袋,預計戶均收入2.5萬元。鄒勝文說:“習總書記到村里視察工作,給了我們村干部群眾極大鼓舞,有國家政策支持,有各級領導的關懷支持,我一定要把木耳大棚管理好,生產出最好的木耳產品,讓全國更多的人吃到富有營養的柞水木耳!”村民們都說,這段時間村上最忙的人是縣農業農村局聘請的駐村技術員咸年鳳,她整天騎著電動車跑上跑下,為全村耳農提供技術指導。村支書李正森介紹說,今年金米村新建了80個鋼構木耳大棚,新栽地栽木耳70多畝,新增木耳種植戶32戶,僅春季就種植木耳320萬袋,產值預計達到1000萬元。木耳產業經營戶由86戶增加到127戶。通過發展村集體經濟,所有村民分享了木耳產業的紅利。2020年,金米村銷售木耳近6萬公斤,其中線下銷售1.85萬公斤,產值近百萬元;電商銷售木耳10萬單、4萬公斤,營業額300萬元。當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1萬元。

為了增加產業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延伸產業發展鏈條,金米村立足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今年積極爭取引進中科矩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資1億元建設木耳深加工項目。支持新田地、中博農業等公司相繼入駐產業園,建成年產2000萬袋木耳菌包生產廠和一個1000噸的木耳分揀包裝生產線,帶領更多的農戶完成了從“靠天吃飯”到在家門口賺錢的轉變。
鄉村旅游火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的到來不僅帶紅了柞水木耳,還帶火了這里的旅游產業。
“站在家門口,看見一輛輛旅游車開來,一批接著一批游客到我們村子參觀,心里別提有多美呢。”村民盧桂花高興地說,“每天可能就有五六千游客呢。”從去年五一假期開始,金米村的村民切實感受到村子越來越“火”起來了:節假日每天從西安到這兒的旅游大巴就有五六十輛,還有自駕游來的小車,一直排到了村口。
游客多了,村民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變,滿滿的幸福感和自豪感流露臉龐,但凡有游客問起總書記來時的情況,大家都會熱情地你一言我一語,爭著介紹當時的情況。耳農王極東發自肺腑地說:“總書記來之后,村里大小人都有事干,有的在大棚干活,有的在家門口擺攤,有的辦農家樂。自己家種的豆子、玉米、核桃之類的,以前賣不動,現在都賣得俏了。”很多村民順勢做起了小推車生意,每逢節假日,村子小廣場上盡是賣洋芋糍粑、紅薯涼粉、涼魚、搟面皮等特色小吃的,還有人把自家種的新鮮蔬菜拿來賣。“從遠處上海、廣東來的游客,臨走前都是大包小包買一堆,說是要支持咱山里的產業發展。”曾經是貧困戶的金漢騰說,別看這生意小,好的時候一天凈收入四五百元,比出門打工強多了。總書記來后,金漢騰第一個在村上賣起了洋芋糍粑,如今已發展為金家美食。此后,吳桂芝辦起了桂芝農家風味小吃,鄒春霞辦起了春霞農家燒烤,謝志國辦起了天壺農家,王炳龍辦起了喜來樂農家樂,王晗辦起了金米農家飯莊。
“這一年,我開辦了木耳大廚房,家里收入更多了,路子越來越寬了!感恩總書記!感恩共產黨!感恩所有幫助支持過我們一家的各級領導和各界朋友!沒有黨和政府的關懷支持,就沒有我們家的好日子。”因為和總書記拉過家常,肖青松成了金米村的明星人物,他早先在鋼廠、煤礦等地打工,吃盡了苦,因母親患有糖尿病,加重了家庭負擔,2015年他家被村上定為貧困戶。2019年,金米村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肖青松回家承包了兩個大棚,種植香菇、木耳,總算有了穩定收入。總書記來到金米村,給全村帶來了“商機”,肖青松致富勁頭更足了,他租賃民房,幾經籌備,于去年國慶期間在村里開辦農家樂——“木耳大廚房”,在小木耳上做文章,推出了干煸木耳、木耳臘肉、木須肉、木耳湯,柞水魔芋、粉皮臘肉、紅薯丸子等特色菜,倍受省內外游客的青睞。現在,兩個木耳大棚加上農家樂,肖青松家一年收入達到8萬多元。最近,他打算買輛車,用于買菜進貨,以便把餐飲事業做得更好。
和肖青松一樣,村民王晗也是在總書記到金米村之后,投資6萬元辦起了“金米農家飯莊”。王晗在銀礦打過工,在縣城開過泡饃館,對餐飲業比較了解。去年,他搶在五一當天開業,因自家房屋就在木耳基地旁邊,區位優勢明顯,生意比較紅火。“我看準了習總書記到金米村視察給我們帶來的發展機遇,我們很珍惜這個機遇,想著要把菜做得越來越好,讓客人來了還想再來,就不愁沒有生意可做。我們的木耳宴和村民過年都被央視《消費主張》欄目播出了。”對未來的發展,王晗非常自信,他計劃把房子再加蓋一層,以擴建成民宿,吸引外地客人來金米村居住、度假,用獨具特色的菜肴吸引客人,用山里人熱情周到的服務留住客人,把金米村農家樂做成一張向外界宣傳柞水、展示商洛的名片。
“不僅游客多了,很多單位、企業的干部職工也紛紛來村上開展主題黨日和學習活動,把這里作為黨建學習基地。”村支書李正森說。

邁向幸福新生活
總書記來了之后,金米村村民是直接受益者,他們紛紛表示,見到總書記,感覺十分幸福,是總書記給他們帶來了福氣。
王極東以前是村上的貧困戶,2019年老伴得了肝癌,兒子尚在鄠邑區上學,整個家庭日子緊巴巴。“村上給一家人評了2級低保,3個人一個月有340元。”王極東說,在黨支部的引導下,他去年開始種木耳,村上請來技術員免費培訓。種木耳的時節,王極東每天都去棚里看,木耳棒有沒有變質的,管子有沒有卡小石子,管理得十分精心。
去年,王極東一家的生活有了明顯好轉。“兒子畢業了,在西安找到了工作,一個月工資3000多元。以前,家里還欠有三四萬元的賬,去年終于還完了。”王極東說,過年時,兒子還給他買了一輛電動車,一家人過了個幸福年。
一年過去了,陳慶海還能想起總書記和他說的每一句話。在他印象里,感覺總書記特別親切、和藹、愛民。他一直牢記著總書記的囑托,在奔向幸福生活的道路上奮進。
陳慶海家里有3個孩子,兩個小的還在上學,妻子有類風濕性關節炎,每個月掙錢不夠花。在村上的扶持下,他種了5萬袋地栽木耳。總書記走后,他就尋思著如何抓住總書記為柞水木耳點贊的好機會,他和村民合伙投資10萬元,開辦了金米村農副產品營銷中心,產品種類繁多,有金耳、玉耳、木耳等,去年五一,游客紛至沓來,店里貨品基本銷空。到去年底,店里毛收入40多萬元。陳慶海說:“以前,就想著把娃將就大,對日子沒啥指望。現在,一天忙忙碌碌,越活越年輕。”如今,陳慶海還擔任金米村一組的組長,每天早上六七點起來,先去村里看村民有啥要調解或者幫忙的,再轉到地里看木耳長勢情況,還要到店里忙經營,一天村上-地里-店里輪番轉,忙得歇不下腳。
陳慶海告訴記者,現在來村上觀光的游客越來越多,他打算在村上第一個開辦木耳采摘園,讓過往游客能親身體驗采摘木耳的樂趣,還說采摘園今年五一就要營業。陳慶海除經營農副產品營銷中心,去年栽植木耳10萬袋,收入六七萬元,還給自己買了一輛小轎車。今年上半年,他栽植8萬袋木耳,開起采摘園后,估計收入至少五六萬元。他笑著表示:“今年打算通過直播發展線上銷售,把我們金米的木耳賣到全國各地去,今年賺的肯定比去年多。”
撐起帥字大旗來
金米無金,歷史上卻是有名的產銀礦區,這里不僅有明清采銀的老礦洞遺跡,也是陜西銀礦廠部所在之地,擁有非常豐富且規范完好的銀礦采掘區。隨著礦區停采和礦山生態環境的修復建設,原礦區可利用開發建設礦山遺址公園,以滿足城市居民的探險觀光旅游。
“木耳產業強村、林下經濟富民、鄉村旅游活村。”談起未來的發展,村第一書記賴勝濤充滿自信地描繪著金米村未來的發展藍圖:首先把木耳種好,延伸木耳產業鏈條,將木耳發展成木耳醬、木耳粉、木耳茶、木耳冰激凌、木耳益生菌等深加工產品,增加產品附加值,把木耳產品變成商品,打響柞水木耳品牌。其次,在增加旅游項目上下功夫,打算利用村里的1000多畝退耕還林地、荒坡地,建成狝猴桃或者櫻桃采摘園,發展林下經濟,為游客提供春賞花、夏賞綠,秋采果的美好體驗,預計在果樹盛產期畝產值可增加到1.5萬元。同時,與陜西銀礦對接,把已經停產的老礦區、舊廠房設施等資源盤活利用起來,打造礦山遺址公園。初步的設想是改造礦區舊廠房和設施為礦山酒店、鄉村賓館,利用礦山小火車,從810平礦硐進入采區,讓游客參觀感受蜿蜒循環的礦井之美,再通過豎井電梯提升到930大平場,在大平場建設休閑觀光平臺和游客餐飲處,讓游客在此欣賞馬耳峽谷和兩岸高山的壯美,再通過山脊公路連接到山頂的將臺子,將臺子上有塊大平地,歷史上為開采銀礦曾駐扎過守軍,在此修復將軍了望臺和軍事夏令營設施,撐起帥字大旗,發展鄉村生態旅游產業,在變廢為寶的同時,增加農民的收益,最終把金米村打造成一個集觀光、體驗、游玩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新村。
馬耳峽里春風勁,社川河畔春潮急。在金米村,我們所到之處,聽到最多的是金米人的感恩和贊美,看到最多的是金米人幸福的微笑,這種牢記囑托的感恩和奮進向上的幸福微笑,不僅映在臉上,刻在心里,而且揮灑在續寫鄉村振興壯大產業發展的汗水中。從金米村干部群眾的話語里,我們感受到的是金米人大干大發展的雄心和壯志,是對幸福美好新生活充滿自信的底氣。金米村新的變化仍在發生,金米村的春天,越來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