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屆商洛市政協履職紀實

2021年9月,全國政協副主席兼秘書長李斌(右三)來商洛調研推進秦嶺生態保護和環秦嶺經濟圈高質量發展情況。市委書記鄭光照(右二)、市政協主席高健(右一)一同調研。

2022年3月10日,市政協黨組書記王寧崗(中)在丹鳳縣開展調研活動。
本報通訊員 田莉 白為
日月其邁,歲律更新。
回望過去五年,四屆商洛市政協牢牢把握人民政協的新方位新使命,以新的思路理念、新的探索實踐、新的擔當作為,交出了一份助力商洛高質量發展的“履職答卷”,在時間的洪流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記。
五年來,有一面旗幟始終高高飄揚。市政協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始終不渝把貫徹中共中央決策部署放在首位。
五年來,有一條主線始終嚴格遵循。市政協緊扣服務全市發展大局這條主線,開展各類專題協商81次,形成協商成果73篇,15篇調研報告被評為全省優秀調研成果,為商洛高質量發展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五年來,有一種情懷始終飽含溫暖。市政協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擔當詮釋幫民所困、解民所憂、呼民所需的履職初心,用行動踐行“人民政協為人民”的真摯情懷。
五年來,有一方舞臺始終展現精彩。市政協在奮進中履職,在探索中創新,在擔當盡責中尋求飛躍……時刻為商洛發展謀與思,譜寫了不負重托的耀眼華章。
2019年、2020年、2021年連續三年作為全省地市級代表,在全國地方政協工作、提案工作經驗交流會上交流經驗,聯動協商、平臺建設、黨的建設工作受到全國政協和省政協表揚,提案、新聞宣傳發行、機關扶貧等工作連續四年受到省政協和商洛市委、市政府通報表彰。沉甸甸的收獲猶如串串清晰而又深刻的足跡,見證著四屆商洛市政協取得的履職成效。
鮮明的本色是“忠誠”——高擎思想明燈把牢正確履職方向
政治引領方向,思想引領行動。市政協始終把黨的領導貫穿到政協工作全過程、各方面,堅持把旗幟鮮明講政治放在首要位置,努力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持續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市政協全面貫徹中央和省委政協工作會議精神,深入開展專題宣講,及時召開全市政協工作經驗交流會,全力配合市委召開政協工作會議,出臺了《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若干措施》,推進市縣政協“兩個薄弱”問題逐步解決。
市政協持續強化理論武裝,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黨的創新理論,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縱深推進“兩學一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和黨史學習教育,累計召開黨組會135次、主席會80次、常委會24次、“讀書班”19次、專題學習160余次,進一步夯實了共同思想政治基礎。
市政協主動接受市委領導,認真落實市委關于助力脫貧、深化改革、服務發展等部署要求,及時報請市委研究審定政協協商計劃、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和重要協商成果79件,始終做到黨委工作推進到哪里,政協工作就跟進到哪里,正能量就匯聚到哪里。
市政協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召開5次政協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工作會,成立市政協機關黨組和7個專委會黨支部,將132名中共黨員委員納入黨組織統一管理,將332名市政協委員編入各專委會統一管理,推動“兩個全覆蓋”有力有效落實,用高質量黨建引領高水平履職。
最大的底氣是“擔當”——傾力服務大局展現政協擔當作為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政協有所作為的關鍵所在。五年來,市政協緊扣全市發展的大事、黨政關心的要事、群眾關注的難事,用心用情履職盡責,一份情系民生、心系發展的履職答卷有厚度更有質感。
聚焦經濟社會發展重點,精心開展“民情·委員·民意”“走進企業·助力發展”“聚力項目·助力開局”等主題協商5次,通過組織委員深入基層群眾、深入企業一線“一對一”懇談,既宣傳政策、釋疑增信、鼓勁加油,又查痛點、梳堵點、破難點,有力推進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獻智聚力。
聚焦民生持續改進,圍繞加快實現生態經濟化、中心城區入學入園難、農貿市場建設、特色農業培育等10個議題開展常委會專題協商,圍繞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體系、高鐵建設與商洛發展等36個議題開展對口協商,《讓老舊小區改造成果普惠城鄉居民生活》等15篇調研報告被評為全省政協優秀調研成果,助推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市建設,一批民生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聚焦助力全市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政協·院校合作平臺和協商資政員智庫作用,圍繞融資平臺轉型、中藥材產業振興、綠色循環發展等重點課題,開展黨派團體聯合協商4次、政協·院校合作協商9次,為服務商洛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聚焦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連續五年組織市、縣政協委員開展年度集中視察,通過現場察看、座談交流、填寫問卷、議政建言等方式,深入七縣區察看產業發展,提出意見建議380余條,撰寫視察監督報告16篇,營造了縣區之間競相發展的濃厚氛圍。
聚焦中心城區創建國家衛生城市,連續兩年組織委員開展專題視察調研、模擬驗收視察,提出意見建議6類39條,廣泛引導社會各界團結一心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為“創國衛”工作提供了全方位的正能量支持,贏得了社會各方面一致好評。
聚焦生態環境保護和《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貫徹執行,開展集中視察監督和專題調研,提出的優化生態空間布局、加快生態示范園區建設等建議,得到市委、市政府重視,為大力保護生態環境、當好秦嶺生態衛士貢獻了政協智慧。
一件件關系商洛發展的大事,在暢所欲言、體諒包容、建言支持中,凝結著政協智慧、匯聚著各方合力;一條條助力發展的建議,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體現著商洛政協人服務大局的擔當作為、助力發展的責任決心,映照著商洛政協人履職為民的初心、擔當盡責的情懷。
響亮的牌子是“創新”——堅持守正創新 提高履職工作實效
五年來,市政協全面貫徹落實人民政協“主要工作方式是搭臺”的要求,在創新思路、創新方法、創新載體上狠下功夫,以有力的履職不斷提升政協工作的活力。
成立商洛市經濟協作聯誼會,掛牌成立廣州等6個省、市聯絡處,搭建“聯誼平臺”,引導經濟界委員充分發揮聯系廣泛優勢,組織委員客商和商洛在外創業成功人士參加秦商大會、絲博會、“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等招商活動,累計簽訂合同協議70個、總投資170億元,為各級政協委員參與支持家鄉建設搭建起橋梁。
成立商洛市各界愛心濟困協會,搭建“愛心平臺”,引導各級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聚焦黨委、政府的重點急難、困難群眾的重點期盼、社會發展的重點關鍵,積極奉獻政協人的無私大愛,累計在開展扶危濟困、產業幫扶、抗擊疫情、災后重建等活動中捐資3007萬元,為助力商洛發展貢獻了政協力量。
建立48個委員工作室,搭建“協商平臺”,圍繞“怎么建”“怎么用”“怎么管”等問題,出臺了《關于加強委員工作室建設指導意見》《委員工作室管理辦法》等制度,將委員履職的載體搭建到基層一線,引導界別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微調研”“微協商”等260余次。委員工作室建設試點經驗在全省交流,經濟界委員工作室、王恩厚委員工作室受到省政協通報表彰。
……
委員建言獻策服務中心、“政協·院校”合作協商交流中心、政協協商資政員等履職平臺,在守正創新中應運而生,在履職盡責中作出了積極貢獻。“六大平臺”建設在全國地方政協工作經驗交流會上作交流。
市政協探索建立了“四個三”提案工作機制,全面加強提案“提、立、督、辦”全過程考核管理,確保了每件提案落地有聲。四屆市政協共提出提案2465件,相近提案合并后1723件,審查立案1467件,提案辦復率100%、委員滿意率達98.5%。提案工作在全國地方政協提案工作經驗交流會上作交流。
真摯的情懷是“為民”——踐行為民理念 彰顯履職為民宗旨
五年來,市政協認真踐行“人民至上”理念,著眼基層所需、順應群眾所盼,努力做到知民情、解民憂、紓民怨、暖民心,彰顯了“人民政協為人民”的情懷。
在脫貧攻堅主戰場,市政協充分發揮協商助力作用,連續四年聚焦脫貧攻堅政策機制保障、脫貧攻堅成果鞏固等專題開展各類專題協商6次;積極引導政協委員與貧困戶、貧困學生結對幫扶,累計扶持貧困戶1390戶、領辦實事1500件、解決難題135個、發展扶貧產業51個、扶持脫貧項目193個;深入開展政協機關駐村包扶工作,累計為白玉溝村、興隆村爭取資金1500余萬元,幫助兩個村順利通過考核驗收。《關于加快邊界貧困村建設發展的幾點思考》被評為全省政協優秀調研成果,政協機關扶貧視頻作品《扶》榮獲中央統戰部“脫貧攻堅、奮斗有我”活動三等獎。
在抗擊疫情新戰場,動員各級政協委員、社會各界人士和中省駐商單位、市屬國有企業,捐助資金1103萬元、物資價值723萬元。其中,市各界愛心濟困協會收到捐款270萬元,全部用于疫情防控,向全市各抗疫定點醫院資助120萬元,向湖北十堰市捐贈價值約30萬元防疫物資,向中心城區各學校及有關單位捐贈價值約102萬元防疫物資和24.6萬只口罩,匯聚了戰勝疫情的愛心合力。組織界別委員,圍繞疫情防控下春耕生產、商貿服務業恢復經營等課題,開展“微調研”“微協商”,提出的21條意見建議得到市委、市政府重視采納;圍繞公共衛生安全,創新開展網上調研協商和視頻議政,得到《人民政協報》關注和報道,有效匯聚了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
在扶危濟困第一線,始終把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事落實在行動上,充分發揮市各界愛心濟困協會“扶危濟困、助力發展”作用,傾力基層群眾獻愛心、送溫暖。連續兩年聚焦全市洪澇災害恢復重建,累計資助326.1萬元物資,并為全市1295個村(社區)購置應急移動發電機,為12348個村民小組購置防汛報警銅鑼。連續三年聚焦貧困學生入學開展助學幫扶活動4次,累計向514名學生發放助學金196.9萬元,在竹林關鎮中心小學開展愛心助學暨眼科義診活動,捐助價值44.1萬元教學用品及助學金。聚焦幫助困難群眾生活,及時向商州區大荊鎮在森林火災撲救中遇難家屬捐助1萬元,爭取向20名重大疾病患者捐贈10萬元,幫助渡過難關,用愛心傳遞了“政協溫暖”。
強大的動力是“奮進”——廣泛凝聚共識 匯聚發展正能量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識是奮進的動力。
五年來,市政協主動邀請各民主黨派、社會各界人士參加市政協常委會會議、各類協商會議和視察調研活動,鼓勵他們積極撰寫提案、大會發言和社情民意信息等,累計參與聯動協商、界別協商28次,提交提案57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290條,把各界的智慧和力量轉化為助力發展的動能。
交流聯誼是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有效途徑。五年來,市政協密切配合省政協來商洛開展專題調研53批次,接待北京、南京、山東等42個省市政協領導來商洛調研考察學習,主動參加漢丹江流域城市政協聯系協作會議5次,積極學習先進地區的經驗和做法,推介商洛特色農特產品,在交流聯誼中提高履職質量、激發履職活力。
充分發揮文史資料凝聚人心、匯聚人氣作用。五年來,市政協先后征編出版《紅軍的歌》《旅游建設》《交通建設》《政協發展歷程》《政協情懷》《孝廉文化》《紅軍的故事》《商洛方言》《四屆商洛政協》《四屆政協常委會》10部商洛文史專輯,為提升商洛文化軟實力作出了政協貢獻,為助力全市高質量發展匯聚了正能量。
加強市縣政協聯系、聯動推進履職是提升政協合力的重要方式。五年來,市政協注重加強對縣區政協工作的聯系和指導,制定出臺《實施意見》,累計開展聯動協商13次、專題指導檢查18次、召開專題會議23次,形成了上下聯合聯動的濃厚氛圍。
傳播各界好聲音、講述政協好故事是商洛政協思想宣傳工作的主旋律。五年來,編輯《商洛政協》20期、《政協快報》199期、《社情民意信息》153期,在《人民政協報》《各界導報》等媒體刊發新聞稿件1300多篇,《無“微”不“智”》《聚焦議政重點、推動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等80余篇稿件在《各界導報》頭版或專版刊發。商洛市政協連續五年被省政協表彰為宣傳發行工作先進單位。
永恒的追求是“出彩”——奮力強基固本 提振履職士氣活力
出彩的履職背后,是市政協加強履職能力建設的不懈努力。
五年來,市政協大力加強自身建設,內強素質、外塑形象,著力破解“兩個薄弱”問題,全力打造“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守紀律、講規矩、重品行”的委員和機關干部隊伍,提高政協履職活力。
委員是政協履職的主體,加強對委員的培訓管理對提高履職效能非常重要。五年來,市政協建立了“委員履職檔案”,出臺了《通報委員履職情況的實施意見》《政協委員履職管理辦法》,嚴格落實政協常委年度述職和委員年度履職考核制度,組織開展委員履職培訓、輔導講座、“讀書班”等活動73批次,表彰優秀市政協委員133名,提高了委員履職能力、激發了委員履職熱情。
加強制度建設,是提高政協履職實效的重要舉措。五年來,市政協對標新時代人民政協職責使命,修訂完善了常務委員會工作規則、主席會議工作規則、提案工作規則等履職工作制度和政協黨的建設等相關機制21項,建立完善了機關管理制度規定,構建了權責清晰、程序規范、關系順暢、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嚴格按制度推進履職、管人管事,為提高履職效能夯實了堅實基礎。
政協機關干部是服務政協履職的中堅力量。五年來,市政協致力于加強機關干部的管理激勵,認真落實機關“三項機制”操作辦法,嚴格執行機關干部綜合素質測評排名制度,依規推薦8名縣級領導得到市委任用,職級晉升22人次,充分激發了機關干部敬業奉獻的積極性。
作風過硬是提高履職實效的根本保證。五年來,市政協以機關黨的建設為引領,以“學習型、服務型、效能型”機關建設為抓手,重視支持派駐市政協機關紀檢監察組履行職責,深入開展“提士氣、強擔當、建機制、促發展”作風建設,持續豐富“三學三樹三提升”機關黨建品牌,深化“三進三服務”等主題黨日活動,領辦“我為群眾辦實事”183件,有力夯實了機關干部作風建設根基。
風勁潮涌,自當揚帆破浪;任重道遠,更需策馬揚鞭。新征程上,市政協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只爭朝夕、擔當實干,踔厲奮發、篤行不怠,不斷開創新時代政協工作新局面,為助力“一都四區”建設,譜寫商洛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