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市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綜述


△商洛市生態環境執法大練兵

?商洛市生態環境監測大比武

▽“城市氧吧”蓮湖公園

▽“共建清潔美麗”“六·五”環境日主題宣傳活動
本報記者 王 濤 通訊員 王曦峰
一泓清水永續北上,碧波蕩漾,風景如畫;丹江兩岸,廣廈林立,街道靜美……生活在商洛這座城市里的人們,每天都享受著清新的空氣和怡人的環境。
2022年,市生態環境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面加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以打造“山水園林城市、旅游康養之都”為目標,不斷擦亮生態底色,探索生態優先的新路子。“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空間正在徐徐展開,一座宜居宜業、精致精美的生態康養之城愈發清晰。
持之以恒 全力推進污染防治攻堅
2022年以來,市生態環境局堅持“拉高標桿、奮勇爭先”,全力以赴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綠色獲得感、生態幸福感。持續扮靚“商洛藍”城市名片。市生態環境局扎實開展夏季臭氧和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持續夯實環境監管領導包抓、督導檢查、駐廠幫扶、掛牌管理、媒體曝光“五項機制”,全年累計出動執法人員4310人次,督查檢查企業(單位)1885家次,督促整改問題近400個,完成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登記1864臺,整治工業爐窯企業無組織排放19臺,淘汰高排放車輛925輛,移交機動車遙感超標車輛6萬車次。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49天,同比增加14天,創歷史新高,位居全省第一,連續6年進入國家空氣質量達標城市行列。
堅決扛牢“南水北調”政治責任。全面加強源頭管控,完成全市166個入河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工作。制定了11個國考斷面“一斷一策”達標方案,組織實施工業廢水治理、畜禽養殖污染治理、飲用水水源保護、小流域綜合治理等8類碧水保衛戰項目52個,已全部發揮環境效益。全市污水處理廠污泥無害化處置率100%;中心城區生活污水處理率96.59%,縣城生活污水處理率94.71%,分別超過省考指標1.59個百分點和5.71個百分點。全市11條主要河流23個監測斷面、丹江出境斷面水質均達到國家標準,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100%達標,水環境質量提升2.4個百分點。堅決守住土壤環境安全底線。持續開展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地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對45個土壤環境質量點位進行采樣監測,對全市12家重點企業實行重點監管,完成19個變更用途為“一住兩公”地塊調查報告技術審查。102個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已全部建成并投入運行,省下達我市25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全部完成。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41%,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標任務。
持續推進減污降碳。扎實推進排污許可工作,年度累計核發排污許可證10家,變更158家,延續37家,進一步推動轄區企業持證排污、按證排污;組織實施減排項目43個,已全部建成并發揮環境效益。扎實落實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要求,在全省率先組織陜西鋅業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制定碳達峰行動方案并通過省級專家評審,完成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氟硅化工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評估、驗收工作。
切實抓好固廢管理。危險廢物收集、貯存能力達到1萬噸/年,有效保障汽修行業產生的廢機油、廢鉛蓄電池得到安全處置。深入開展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企業督查檢查,發現隱患6處,已全部整改到位。完成全市71家危險廢物產生單位、20家醫療廢物產生單位、5家危險廢物經營單位2021年度申報登記和93家危廢企業、22家醫療機構2022年危險廢物管理計劃填報工作。深入開展垃圾分類管理和塑料污染治理,“白色污染”有效減少。
強力推動治污項目建設。堅持“項目為王”理念,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切實發揮環保專項資金的生態效益。2022年,列入年度建設計劃的各類治污項目全部建成并投入運行,另策劃申報治污項目115個,入庫38個,爭取中央和省專項資金19647萬元。
牢記囑托 全面鞏固秦嶺生態安全屏障
2022年,我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把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作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具體實踐,深入開展秦嶺生態環境整治,爭當秦嶺生態衛士,筑起了秦嶺生態安全屏障。
嚴格建設項目環境準入。嚴格執行《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相關規定,為全市112個建設項目提供“三線一單”分區管控成果查詢服務,嚴控環境風險源頭“關口”。成立全市生態環境系統服務高質量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制定印發了《關于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助推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實施重點項目“點對點”服務,確保全市重大項目的順利建設和投產,為經濟發展提供精準服務。
持續開展秦嶺“五亂”整治。不斷深化“查事先查人、查人深查事”“雙查”工作機制,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排查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問題線索81件,立案61件,處分75件77人;公安機關偵辦破壞秦嶺生態環境刑事案件86起,刑拘10人,移送起訴71案89人,形成了強力震懾。
扎實推進問題整改。扎實開展秦嶺區域自然保護地遙感監測問題核查。完成了全市158個自然保護地遙感監測問題點位的核查、整改、公示、銷號和備案工作。省秦嶺辦反饋我市疑似問題線索圖斑1575個,檢查確認問題圖斑603個,整改578個,完成整改率95.9%。在全省率先完成101座小水電整治任務,扎實推進小水電資金獎補,兌付資金2.51億元,督促礦山企業依法制定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方案,271家企業已制定162家,基本實現目前在生產企業全覆蓋,恢復治理礦山地質環境1734.6畝,營造林73.89萬畝。
整體推進 打造高水平生態保護體系
藍天、碧水、凈土不僅承載著美麗家園,更飽含著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期待。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的同時,我市始終堅持生態優先,協同推進減污降碳,嚴密防范生態環境風險,打造生態環保最嚴執法城市,讓綠色低碳發展的底色越擦越亮。
一直以來,市生態環境局堅持把中央和省生態環保督察交辦信訪問題作為污染防治攻堅戰重點,集中資源、集中力量、集中攻堅,全力做好生態環保督察“后半篇文章”。2022年,我市先后制定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方案》,召開調度會4次,下發督辦函11份,開展抽查檢查12次,現場核查點位178處。第二輪省環保督察交辦的146件信訪件已全部辦結,反饋我市24個問題已整改到位23個,剩余1個(采石礦山企業整治)正在按時序進度整改。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交辦的160件信訪件已全部辦結,涉及我市整改的10個問題已整改到位2個,其余8個正在按時序整改。
環境監測水平穩步提升。全面完成地表水、功能區噪聲、土壤風險點及礦區預警斷面等常規監測任務,全力做好涉疫醫療廢水及丹江流域涉銻重金屬排查整治應急監測工作,全年累計出具監測數據近2萬條、監測報告近200份,為環境監管
提供有效基礎數據。市環境監測站揮發性有機物監測能力持續提升,7個縣區監測站實現監測資質全覆蓋,基本具備水、氣、噪聲等常規項目監測能力。做好市內國、省控空氣和水質自動站外圍保障工作的同時,高質量完成了安康市15個省控空氣自動站的交叉運維工作。
2022年,我市以環境執法大練兵為主線,積極施行縣際環境交叉執法。全市累計出動環境執法人員5719人次,檢查企業2362家,立案處罰環境違法企業100家,罰款711.37萬元。
今日之商洛,不負天地一江水,不負江水一座城。以青山為底,再現草樹云山的盛景;以江河為脈,勾勒清泓環繞、藍綠交融的靈秀畫卷;以綠道為軸,串聯城鄉社區、鏈接大地景觀。讓城市之美宜游宜憩、可感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