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李 敏)為筑牢秦嶺生態安全屏障,遏制非法穿越探險行為,日前,我市發布“守護秦嶺生態 禁止非法穿越”倡議,呼吁全社會共同守護秦嶺生態與公共安全。
據了解,近年來隨著戶外運動興起,部分戶外運動機構及愛好者違反《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等法規,擅自組織或進入秦嶺核心保護區開展穿越、探險活動。此類行為不僅破壞秦嶺珍稀脆弱的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損害水源涵養功能,還因核心區地形復雜、氣候多變,易引發山洪、滑坡、暴雪等災害,對參與者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威脅,耗費大量社會公共救援資源。
全市各級各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爭做秦嶺生態的忠誠衛士。秦嶺是我國的中央水塔和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我們要深刻認識保護秦嶺生態環境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自覺站在國家和全局的高度,嚴格遵守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不組織、不參與、不宣傳、不推薦任何形式進入秦嶺核心保護區的非法穿越探險活動。
市民游客要充分認識非法穿越活動面臨的山洪、滑坡、暴雪等惡劣自然災害風險以及可能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個人信用等造成的不可挽回的后果。珍愛生命,敬畏自然,絕不冒險進入秦嶺核心保護區,絕不進行缺乏安全保障的探險活動。鼓勵市民游客前往依法依規設立的森林公園、地質公園、風景名勝區等開放區域進行休閑游覽和生態體驗。在各類景區內活動時,自覺遵守管理規定,沿指定線路行走,愛護公共設施,不亂采濫挖植物,不驚擾傷害野生動物參觀游覽,不隨意丟棄垃圾,自覺維護環境衛生。
全體市民要積極維護法律法規的嚴肅性,爭做秦嶺生態保護的監督員和宣傳員,帶動更多人自覺抵制非法穿越。對身邊發生的非法穿越、破壞秦嶺生態環境的行為,應及時予以勸阻和制止,并可向當地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公安機關或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機構舉報。
各旅行社、戶外俱樂部、網絡平臺等相關經營單位和組織,應切實增強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及審批范圍、經營規范,不得設計、推介、組織前往秦嶺核心保護區的旅游和探險項目。各行業監管部門要強化審批監管,構建協同高效、信息共享的聯合懲戒體系。各社會組織要加強行業自律,共同營造合法、安全、有序的戶外運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