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行走在洛南的山水間,滿眼翠綠、萬物豐茂,處處涌動著蓬勃生機。近年來,洛南縣立足資源稟賦,持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因地制宜培育特色優勢產業,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注入強勁動力。
大西瓜結出“致富果”
時下,洛南縣三要鎮北司村的西瓜進入成熟期。走進種植大戶任三宏的基地,務工群眾正忙著采摘、裝筐、運輸。“今年天旱,西瓜皮薄、瓤飽、汁多,非常甜。”任三宏說,“36畝西瓜預計產值19.8萬元。”
北司村位于沙河南岸,便捷的交通、充足的光照、充沛的水源及沙質土壤,造就了北司西瓜的獨特口感。多年來,西瓜種植已成為群眾增收的重要產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從育苗到采摘各環節都需要大量勞動力。村民王福芹說:“每年在基地務工3個多月,每天100元,方便照看家,還能增收。”
自2005年規模化種植以來,北司村西瓜種植面積穩定在350畝左右,年產量1000多噸,年產值190多萬元。“三要北司西瓜皮薄、瓤沙、味甜、籽少,受到消費者好評。”村黨支部書記丁鎖子表示,北司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西瓜村”。在三要鎮黨委政府和駐村工作隊引導下,北司村產業呈現多元化,烤煙、中藥材等也為村民增收開辟“好門路”。
“我們將立足優勢,發掘特色資源,提高品牌效應,持續做大做強傳統產業,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實現農文旅有機融合,以產業振興助力鄉村振興。”三要鎮黨委書記胡明說。
黃花菜開出“致富花”
7月驕陽下,永豐鎮趙川村的百畝黃花菜基地,朵朵含苞待放的黃花在陽光下如鋪展的黃金毯。清晨,務工群眾三五成群,靈巧地采摘花蕾,田間地頭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采黃花菜有三四年了,手法熟練了,一天能采四五十公斤,按每公斤1.6元算,收入六七十元。在家門口掙點零花錢,挺知足。”村民趙建軍說。王秋霞是“八年熟工”:“家里老小要照顧,出不了遠門。幸虧有這片黃花菜地,柴米油鹽錢不愁。”這些花蕾成了她撐起生活的依靠。
黃花菜耐旱、不挑地形,生產周期短、見效快、收獲時間長,屬一次種植多年采摘的草本植物。自2017年大面積引進種植以來,趙川村按照“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從種植、加工、品牌、市場多方發力,打造完整產業鏈。如今,黃花菜成了名副其實的“黃金菜”,既美了鄉村,又富了百姓。
洛南縣楊陽黃花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陽介紹,今年基地種植220畝,采摘期每天雇傭70多人,周期40多天,可采鮮黃花菜6萬多公斤,加工干菜1.2萬公斤左右。“預計畝產值3000元,年交易額25萬元,戶均增收1200多元。”
放心菜托起“致富夢”
走進洛南縣石坡鎮周灣村,藍天白云下,蒼鷺翔集,流水潺潺。在放心菜種植基地,一排排蔬菜大棚泛著銀光,棚內傳來陣陣歡笑聲。
種植戶楊霞正帶領村民分揀、打包蔬菜,準備送往商超。“今年承包了16個大棚,種圣女果、辣椒等,全程采用綠色種植技術,確保無公害。”楊霞說,“外面還試種了6畝多板栗南瓜,長勢很好,應該能賣個好價錢。”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今年,在村黨支部書記張秋惠和駐村工作隊謀劃下,聯系縣相關部門技術人員到村開展叉車駕駛、中藥材和大棚蔬菜種植等實用技能培訓,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截至目前,組織培訓100多人次,培養土專家、產業大戶、致富能手50多人。按照“支部+聯合社+農戶”模式,帶動發展中藥材600畝、烤煙300畝、放心菜300畝等,全村產業呈現多點開花態勢。2024年實現集體經濟年收入15萬元,村民分紅12萬元。
作為蒼鷺棲息地,周灣村每年暑假吸引不少游客。“帶孩子來,既能拍到蒼鷺,還能認識蔬果,比在家有意義。”游客周丹莉說。
周灣村立足資源優勢,將發展“放心菜”產業作為壯大村集體經濟、促進增收的重要抓手,招引種植大戶承包大棚,創造就業崗位。目前,基地帶動本村20多名群眾家門口就業,人均增收2000元。
“下一步,周灣村將深化農旅融合,把放心菜產業作為壯大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努力繪就‘村莊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和美鄉村新畫卷。”張秋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