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劉衛鋒)今年以來,洛南縣緊扣高質量充分就業目標,圍繞重點群體,搭建載體平臺,拓寬就業渠道,加大技能培訓,落實政策舉措,扎實推進“就業幫扶到農戶”行動,多方引導和幫助更多群眾外出就業和就近就地就業。截至7月底,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16萬人,創經濟收入8.73億元;實現就近就地就業2.9萬人,增加務工收入3.04億元。
健全包抓體系。堅持就業優先導向,結合“到群眾中去”實踐活動,創新開展“就業幫扶到農戶”行動,組建工作專班,由縣人社局牽頭負責,實行6名科級領導包抓16個鎮(街道)和業務干部包聯重點村機制,全面摸清勞動力狀況和群眾就業意愿,定期研判就業工作,制定就業幫扶計劃。同時,依托村級勞務工作站,組建就業幫扶小分隊,深入農戶家中開展“一對一”摸排,建立就業信息臺賬,確保就業幫扶精準到人、不留死角。
拓寬就業渠道。圍繞破解群眾“就業難”問題,深挖本地崗位,對接市縣重點用工企業、產業園區、在建工程項目收集用工需求8000余個,舉辦“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等招聘活動43場次,提供就業信息3800余條,保障重點企業用工650余人。持續拓展外部市場,積極與南京、廣州等地建立勞務協作關系,組織“點對點”勞務輸出30余批次,為江蘇等地輸送務工人員2200余人。結合脫貧勞動力就業意愿,開發保潔、護林員等公益性崗位,累計安置“三無”勞動力就業5145人,確保更多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
開展技能培訓。以提升群眾就業技能為抓手,圍繞“洛南手工”勞務品牌打造升級,對接重點企業用工需求,開展訂單、定向式培訓。聯合全縣19家職業技能培訓機構,深入村組、農戶了解群眾就業和培訓意愿,有針對性地開展康養托育、手工非遺、艾灸足療、豆腐加工、家政服務等專業技能培訓,幫助更多群眾掌握一技之長。目前,累計組織各類就業技能培訓68期2730人,850余人實現穩定就業。
落實幫扶政策。持續健全政策機制,制定細化穩就業促增收30條措施,面向廣大勞動者積極宣傳交通補貼、技能培訓、創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大學生就業見習等政策,鼓勵更多群體就業創業。建立就業監測預警機制,對失業人員、脫貧不穩定人口等重點群體提供崗位推薦和跟蹤服務,不斷促進群眾就業增收。截至目前,累計發放各類就業創業補貼1214萬元,安置大學畢業生就業見習210人,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719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755萬元,帶動群眾就業11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