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安縣西口回族鎮“345”模式解鎖基層善治新路徑

9月9日,鎮村干部在嶺溝村二組召開院落會,面對面與群眾講政策、聊家常、聽心聲、解難題。
本報記者 南 璽 通訊員 趙 斌
今年以來,鎮安縣西口回族鎮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結合轄區實際,以升級“陽光說事”解紛品牌為核心,創新推行“345”模式,通過“三聯”強組織、“四會”夯基石、“五用”解民憂,找準信訪工作與基層治理的融合點,以小舉措推動大治理,將大量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為當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營造穩定的社會環境,實現基層治理效能與群眾滿意度雙提升。
“三聯”統籌,筑牢組織根基
“基層是社會矛盾的‘第一線’,也是服務群眾的‘最前沿’。只有把組織根基扎得深,治理工作才能行穩致遠。”西口回族鎮黨委書記王濤說,“全鎮建立領導分片聯村體系,聚焦經濟產業發展、矛盾糾紛化解、重點案件攻堅與跨村協同等問題,由10名科級領導包聯9村1社區,積極發揮協調紐帶作用,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體系。”
據介紹,西口回族鎮創新領導分片聯村、干部三單聯責、片長精準聯戶的“三聯”機制,主動協調民生實事、交通補貼、宅基地審批等難題,制定包戶全覆蓋的工作聯系清單、履職清單和整改清單。全鎮189名干部共包聯4898戶,包戶干部依據清單事項每周開展入戶走訪,及時掌握包聯群眾的思想動態和困難問題,用心用情高效為群眾“排憂解難”。
與此同時,印發《西口回族鎮網格管理服務及“多格合一”工作實施方案》,進一步織密基層網格,強化源頭預防。片長每日巡查走訪,傾聽群眾心聲,及時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并通過掌上通APP實現“即時受理、掌上辦理”,建立臺賬實行“銷號管理”,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顯著提升。今年以來,片長共排查群眾問題311個,解決298個,群眾滿意率99.1%。
“四會”排查,化解矛盾糾紛
“黨員干部既要把‘嚴’的意識刻在心里,更要把‘實’的作風落在行動上。”王濤說。鎮上以每月主題黨日、每季度黨員大會為抓手,通過理論學習、警示教育等為黨員“充電”,推動黨員在服務群眾、鄉村發展中樹標桿。同時,號召黨員參與公益服務、矛盾調解等工作,搭建干群“連心橋”,為院落會等基層治理舉措落地提供先鋒力量支撐。
“以前政策看不懂、有矛盾沒處說,現在干部到院子里開大會,問題當場就能聊明白,真是太方便了!”西口回族鎮青樹村的回族村民班某感慨道。為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該鎮在鎮村兩級組建11支政策宣講隊伍與人民調解隊伍,定期深入回漢群眾集中的院落,將“會議室”搬到群眾“家門口”,實現政策宣講與矛盾調解“雙融合、雙推進”。政策宣講隊伍聚焦群眾最關心的耕地保護、自建房安全、醫保養老等熱點問題,用通俗語言、真實案例開展“零距離”解讀,減少政策執行中的“理解障礙”,推動基層治理重點工作落地見效;人民調解隊伍化身“政策翻譯官”,用親切的鄉音土語與群眾面對面交流,仔細傾聽訴求、現場答疑解惑,對收集的矛盾糾紛和群眾訴求逐一記錄、分類處置。據統計,今年以來,全鎮共召開院落會410余次,成功化解矛盾糾紛160余起,真正實現了“小事不出院、矛盾不上交”,讓和諧之風吹遍每個院落。
此外,鄉賢會定期邀請“兩代一委”(即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圍繞年度重點工作、產業發展、項目建設等議題建言獻策,傾聽民聲民意;村民會則由群眾民主推選成員,聚焦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等民生事項協商議事,讓群眾從“治理旁觀者”變為“參與主力軍”。“黨員會、院落會、鄉賢會、村民會”常開,讓治理活力持續迸發,成為破解基層治理難題的“金鑰匙”。
“五用”良法,精準破解難題
從“化解矛盾”向“凝聚民心”深化,西口回族鎮以“用法、用心、用智、用情、用策”五位一體工作法,推動基層治理效能與群眾滿意度“雙提升”,探索出一條法治化、人性化、民主化的基層治理新路徑。
“用法”規范秩序,常態化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教育引導群眾以法律法規為準繩,學法、知法、懂法、守法,規范社會生活和秩序,依法打擊惡意纏訪鬧訪行為,從治理源頭遏制“以訪施壓”“以鬧謀利”等歪風邪氣,持續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用心”傾聽民意,鎮干部走出辦公室,深入田間地頭、居民院落,聽民聲、察民情、訪民意。對群眾反映的信訪事項,實行“現場接待+實地走訪+多方會商”機制,全面查清事實、找準癥結、精準施策。通過“常聯系、長跟進”,把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記在心上、落在實處,讓群眾“話有處說、理有處講、難有人幫”。
“用智”破解難題,應對復雜訴求。面對疑難復雜信訪問題和歷史遺留“老大難”,堅持“有解思維”,樹立“萬事有解”信念。工作中倡導“勤動腦、善動腦、巧動腦”,充分運用“一站式”矛盾調解中心、專家會診、多元聯動等手段,整合綜治、司法、信訪、民政、住建等部門資源,匯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鄉賢能人等社會力量,形成“多方聯動、協同攻堅”的破題格局。
“用策”兜底保障,針對現行法律法規和政策無明確依據,但符合情理、法理與公平正義原則,且群眾確有困難的訴求,該鎮統籌運用生活補助、社會救助、慈善救助等兜底政策,確保資金用在實處,既不“吝惜錢”延誤問題解決,也不“濫用錢”留下隱患。同時,對企圖“以訪施壓、以訪牟利”者,嚴守政策紅線,杜絕“花錢買平安”,讓治理既有溫度,又有力度。
西口回族鎮以“345”模式為抓手,將基層治理的“觸角”延伸到每個角落,用實實在在的成效,繪就了一幅“黨建強、治理優、群眾安”的基層善治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