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海口10月11日電 (記者 王子謙)遍布世界各地的自由區,長期以來是促進經濟增長、加強貿易互聯互通的特殊經濟區域。當前世界正經歷技術革新與經貿格局重構,自由區如何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正在此間舉辦的第十一屆世界自由區組織大會上,與會嘉賓進行深入探討。
在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的背景下,自由區以其獨特優勢維護著自由貿易。世界投資大會執行理事會主席詹曉寧指出,自由區不僅提供稅收優惠,更致力于構建有韌性的生態系統。具體表現在:通過數字化單一窗口提升企業競爭力;推動市場多元化,助力企業對接全球資源;優化物流布局,縮短交付時間;提供檢測認證等服務,降低企業合規成本;以靈活的治理體系和一站式服務,為投資者提供支持。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在全球貨物貿易增速趨緩的當下,區域自由貿易正快速發展。自由區應成為區域經濟深度一體化的引領者,若能充分發揮迪拜、海南自貿港及東盟特殊經濟區的作用,將有望形成規模僅次于《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全球第二大區域性市場。
全球自由區正因地制宜推進轉型發展,如迪拜已成功實現由石油貿易向服務貿易的產業轉型。“在過去5年間,我們吸引了6萬多家企業注冊。”迪拜IFZA自由區首席執行官約亨·克內希特介紹經驗時說,園區針對信息技術、港口物流等不同行業制定專屬政策,幫助企業完善國際標準、法律框架等合規性內容,在金融產品、企業服務、稅收政策、市場營銷等方面提供專業化服務。
馬來西亞巴生港自由貿易區首席執行官林雪夏說,為降低外國中小企業投資門檻,園區提供小型倉儲設施及物流、上游材料等配套服務,并設立專門機構協助中小企業對接政府部門、解讀政策與激勵措施。
隨著數字化生態的廣泛運用,利用數據和先進技術的能力已成為自由區實現高效運營的核心。烏拉圭蘇納梅里卡園區首席執行官兼董事馬丁·多瓦特介紹,園區利用物聯網技術監控運營,運用AI進行數據采集分析,利用集成物聯網開發程序,構建起連接園區與社區的數字化生態系統。
會議舉辦地海南自貿港,將于今年12月18日啟動全島封關運作。海南省商務廳廳長張斌表示,封關后將實施更加優惠的貨物“零關稅”政策、更寬松的貿易管理措施、更便利的人員交通安排以及更高效精準的監管模式,助推全球自由區創新綠色包容和可持續發展。
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會長房愛卿認為,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將為全球自由區建設貢獻“中國方案”,未來,包括海南自貿港在內的中國特殊經濟功能區將繼續推進深層次制度型開放,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進一步放寬外商投資市場準入,加快科技創新與綠色發展。
與會人士稱,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后,全球自由區網絡將更為健全,共享數據、借鑒規則等方面的合作,將為促進區域自由貿易發揮重要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