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衢州10月11日電(藍伊旎)10月11日,浙江省“十鏈百場萬企”系列活動之中試供需對接專場活動在浙江衢州舉行。活動聚焦中試資源整合與對接,旨在推動科技成果加速向新質生產力轉化,進一步探索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浙江路徑”。
中試作為銜接研發與產業化的重要環節,是科技成果走向市場的關鍵一躍,涉及多個產業領域。今年以來,浙江加強頂層設計、整體謀劃,加快推進中試平臺建設,出臺《關于加快建設現代化中試平臺的實施方案》《浙江省現代化中試平臺建設指引(2025版)》《浙江省新材料中試平臺發展和中試項目建設管理辦法(試行)》等多份文件。
活動現場。 浙江省經信廳 供圖活動現場,多家企業與中試平臺完成合作簽約。杭州益嵐生物作為簽約方之一,正致力于推動中醫藥標準化與現代化,重點研發“霧化給藥”這一新型給藥途徑。
“實驗數據顯示,霧化給藥可將藥物吸收率可提升至70%以上,正因為吸收效率顯著提高,在進入市場前,我們必須通過更為嚴格的實驗與測試,確保其安全有效。”該公司負責人俞文淵表示。
他坦言,中試環節設備投入大、技術門檻高,僅靠企業自身難以承擔,中試平臺為其提供了關鍵的實驗設備與技術支撐,將有效彌補研發中后期的能力短板,大幅降低創新成本。
中試環節一端連接著實驗室的科技成果,另一端通向市場的實際應用。眼下,科研機構與中試平臺正形成深度協同的聯合體。
良渚實驗室相關負責人胡偉表示,實驗室與中試平臺是“雙向奔赴”的關系:一方面,實驗室已有的科技成果可通過中試平臺進行產業化驗證;另一方面,實驗室可為中試平臺賦能,輸出專業能力,以回應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
根據浙江印發的《關于加快建設現代化中試平臺的實施方案》,到2027年,浙江將培育一批市級中試平臺,認定20個以上省級中試平臺,并爭創國家級制造業中試平臺;到2030年,中試平臺建設水平將進一步提升,充分滿足各類創新主體多層次、多樣化的中試需求。
“浙江以中試平臺為牽引,逐步推進中試能力建設、中試產業發展、中試生態優化,建設大中試體系,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供有力支撐。”浙江省經信廳高新技術及產業化處副處長吳揚青說。
據悉,接下去浙江將持續推進現代化中試平臺建設,通過引導和推動中試平臺引育高層次人才團隊、提升現代化中試能力、加強公司制模式建設、整合高水平中試資源,為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鋪設一條“高速路”,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