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13日電 國新辦就2025年前三季度進出口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海關總署副署長王軍表示,今年前三季度,民營企業進出口19.16萬億元,同比增長了7.8%,其中出口、進口分別增長8.8%和5.9%。
王軍指出,民營企業的特點和亮點,概括起來突出表現在3個方面:
一是穩定外貿的“主力軍”。截至今年三季度,民營企業進出口已連續22個季度同比增長。特別是今年以來,面對外部復雜環境帶來的嚴峻挑戰,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速持續領先,前三季度拉動我國外貿增長4.3個百分點,占我國外貿總值的比重達到了57%,較去年同期提升了2個百分點,繼續保持我國第一大外貿主體的地位。
二是開拓市場的“排頭兵”。前三季度,民營企業對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進出口增速高于整體水平。在出口方面,對東盟、非洲、中亞等新興市場分別增長14%、27.3%和11.8%,對歐盟、日本等傳統市場的增速也都超過了整體水平。此外,民營企業積極主動對接海外客戶,首次對新西蘭出口新鮮蜜柚,對洪都拉斯出口小籠包,不斷拓展我國特色農產品和傳統食品的出口市場。
三是技術創新的“探路者”。民營企業創新活力持續迸發,創新成果競相涌現,為外貿發展提供了新動能。前三季度,民營企業出口高技術產品增長15.3%,占我國同類商品出口總值的54.2%,提升了1.6個百分點。目前,我國接近8成的高端機床、超過7成的鋰電池、接近6成的醫療器械都是由民營企業出口的。從超級巨輪到掌上終端,從工業設備到具身智能,民營企業都不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