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海口10月21日電 題:會長話封關:“將海南建設成為國際商事爭議解決的‘優選地’”
中新網記者 張月和
“海南省調解協會將繼續整合全球商事調解的優質資源,以商事調解為抓手,為海南自貿港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提供堅實支撐,努力將海南建設成為國際商事爭議解決的‘優選地’。”海南省調解協會會長姜丹21日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是說。
10月15日至19日,2025海南自由貿易港法律周在海口舉行。這是在海南自貿港即將迎來全島封關運作的關鍵節點上舉辦的一場法治盛會。活動期間,來自全球14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多名中外法律名家、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圍繞“法治自貿港·共享新機遇”這一主題,共同探討法治自貿港建設新路徑。
姜丹說,在2025海南自由貿易港法律周中,海南省調解協會圍繞“國際商事調解的創新與新進展”開展專項交流,并取得一系列務實成果。
三方面成果突出
從姜丹的介紹可見,務實成果具體體現于三方面:
一是涉及面廣,多種國際元素參與。本次活動采用“主題演講+圓桌交流”的形式,匯聚新加坡、中國香港、馬來西亞等境內外頂尖專家力量,形成多元視角的深度對話,讓活動參加者聽到了來自境內外的聲音,見證了國際商事調解在全球范圍內的廣泛應用和深遠影響。
二是創新成果多。海南省調解協會分別與亞太地區擁有廣泛影響力的亞洲多元爭議解決研究院(AIADR)、香港領先的法律科技在線爭議解決機構——一邦國際網上仲調中心(eBRAM)簽署合作備忘錄,擴容“朋友圈”,構建精準化國際商事調解合作機制,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注入新動能。
三是凝聚三大行業共識,明確創新發展方向。本次交流活動通過主題演講、圓桌交流及現場互動,境內外專家達成三大共識,為海南商事調解創新提供路徑指引。
這三大共識是:科技賦能是核心抓手,認可AI、區塊鏈等技術的應用價值,以線上平臺等為海南優化線上調解體系提供參考,助力提升調解效能;機制創新是關鍵突破,提出需構建“標準化+國際化”機制,包括海南對標國際規則的開放銜接制度、新加坡兼顧效率與東方文化的成熟運作體系,為海南完善商事調解流程提供多元思路;職業化建設是長遠支撐,明確商事調解行業需向“專業化、職業化”發展,一方面要建立調解員合理報酬機制,另一方面要深化資格認證(如海南探索商事調解員資格認證機制),與國際接軌,建立健全科學的人才發展體系。
打造國際商事糾紛解決“優選地”
姜丹表示,海南省調解協會將以本次法律周為契機,圍繞“完善服務體系、打造國際商事糾紛解決‘優選地’”目標,抓好成果轉化工作,推動合作備忘錄落地,探索海南自由貿易港商事調解“人才聯合培養計劃”“全球動態互通機制”,確保合作從“紙面”落到“實踐”。
同時,依據《海南自由貿易港商事調解規定》,完善行業自律與誠信體系,優化名冊管理,提升服務效能;深化人才培養工程,聯合境內外國際商事調解專業力量,探索建立國際商事調解員資歷互認標準,培養具備國際服務能力的調解員。
姜丹也強調,要搭建交流合作平臺,推動海南自由貿易港商事調解專業機構與境內外商事調解專業機構深度合作,既吸收外部智慧,也輸出“海南方案”,為國家層面商事調解立法提供“海南經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