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中衛10月27日電 (楊迪 趙雅芝)當下,寧夏正依托豐富的能源資源,加速構建“風光火儲”一體化協同發展的多能互補新格局,為“寧電入湘”工程提供穩定、清潔、高效的電力保障。
國能中衛電廠擴建項目施工現場。趙雅芝 攝記者近日在國能中衛電廠擴建項目區看到,施工現場機械轟鳴,工人們正在緊張有序地作業,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作為“寧電入湘”特高壓工程的重要配套電源點,國能中衛電廠4*66萬千瓦機組擴建項目正全速推進。項目新建的4臺66萬千瓦高效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自今年4月26日正式破土動工以來進展迅速,項目首臺鍋爐鋼架已于6月20日啟動吊裝,標志著主體安裝工程全面展開。根據規劃,至2025年12月底,前兩臺機組將率先投產發電;全部4臺機組預計于2026年3月建成,從而確保“寧電入湘”大通道能夠如期發揮綜合效益。
此次擴建項目聚焦于清潔高效,采用先進的超臨界發電技術,旨在打造一個兼具低碳環保與靈活調峰能力的可靠電站。項目投運后,每年可向湖南輸送118億千瓦時的清潔電量,等效于節約標準煤消耗約360萬噸,將有力優化華中地區以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助推區域清潔低碳能源體系的構建。
與此同時,在寧夏中衛的騰格里沙漠東南緣,一片蔚為壯觀的“藍色海洋”正于黃沙之上迅速延展——這正是配套“寧湘直流”特高壓工程的中衛300萬千瓦光伏復合項目。這片龐大的“光伏海”是我國首個獲得“雙批復”的沙戈荒大型能源基地,總投資超過156億元。項目一期工程已實現全容量并網,二期北區也于近日成功投產,整體建設取得了里程碑式的重大進展。
該光伏項目不僅承載著“西電東送”的國家戰略使命,更創新實踐了“光伏+治沙”的生態治理新模式,在提供綠色電力的同時有效改善當地生態環境。待項目全部建成,年均發電量預計可達59億千瓦時,將與國能中衛火電項目形成“風光火儲”多能互補的協同供應格局,共同為湖南等中東部經濟發達地區注入持續、穩定的清潔能源,以實際行動支撐國家“雙碳”目標的穩步實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