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余杭區。譚琴供圖
中新網杭州10月27日電(記者 王逸飛)27日,杭州市余杭區公布今年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情況。當地GDP達2713.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增長7.0%,繼續穩坐“浙江經濟第一區”。
在過去兩年多時間里,憑借數字經濟的強大底蘊,余杭逐漸擴大總量優勢,在“頭把交椅”上越坐越穩。結合具體數字看,去年,該區GDP邁上3000億元臺階并位居全省第一,達3355.67億元,僅用三年就超越分區前的原余杭區水平。今年第一季度,當地GDP就逼近千億,達991.47億元,寫下浙江縣域經濟最佳“開局”。前三季度其GDP增速為7.0%,列杭州第一,高于全國(5.2%)、浙江(5.7%)、杭州(5.4%)的平均增速,實現“高基數上的快增長”。接下來,隨著各級政策合力持續增強經濟回升動力,該區GDP在今年底邁上3500億元的新臺階已是大概率事件。
位于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的余杭也是“浙江數字經濟第一區”。今年前三季度,從其拉動經濟增長的動能來源看,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服務業依舊是核心力量。
1-9月,當地服務業增加值增長7.3%,增速居杭州首位,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總量預計繼續保持浙江省首位。前8個月,余杭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12.4%。
近年,余杭著力構建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的現代產業體系并持續推動迭代升級。今年以來,以靈伴科技推出新一代AR眼鏡、程天科技上市千元級外骨骼助行器為代表,余杭一眾數字經濟企業的新技術、新產品在各自領域吸睛無數。
再以人工智能產業為例,余杭在2017年就從全面推動數字經濟迭代升級出發,打造中國(杭州)人工智能小鎮。在各方逐鹿人工智能賽道的當下,當地已形成以阿里、抖音等龍頭企業為引領,強腦科技、思看科技等23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為支撐,“熱帶雨林”般創新創業企業為基底的人工智能企業集群;1-8月,余杭全區規上人工智能核心產業企業營收達674.1億元、增長35.7%。目前其累計有通義千問等14個大模型通過國家備案,數量居浙江省前列。
杭州余杭區。譚琴供圖此外,在余杭公布的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情況中,還有一組體現市場活力與增長空間的數字值得關注。
1-9月,該區新設市場經營主體5.56萬家,同比增長26.25%,超過浙江省增速(0.80%)25個百分點。其市場經營主體在冊總量達32.27萬家,總量、增量均列杭州市第一。
新設市場經營主體的“用腳投票”反映著一座城市的發展底氣。去年底,余杭成為杭州第一個經營主體總量突破30萬家的區(縣、市)。而“三季報”中的上述數字意味著,這里平均每個工作日要發出近288本營業執照。這些新設市場經營主體集中于科技、文創等新經濟領域,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和“能量池”。
為促成更多“人”與“城”的雙向奔赴,今年以來余杭不斷加力人才環境、營商環境建設力度。例如持續優化“余省心”人才服務子場景,深化政策“免申即享”、業務“一網通辦”機制;啟動“AI+”產業生態園區“模域空間”并發布系列支持舉措,為各類人工智能創新主體打造集聚平臺;先后發布兩批城市機會場景清單,為企業技術、產品等提供具體應用環境……
目前,余杭的人才總量已突破50萬人,占常住人口近三分之一。人才尤其是年輕人才的不斷涌入,讓余杭城市核心區的人口平均年齡從十年前的42歲下降至如今的32歲。
“接下來,余杭將從放大教科人一體化疊加效應,放大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兩新’深度融合聚變效應,放大人工智能賦能乘數效應入手,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強、產業能級高、創新主體活、創新生態好的創新余杭。”對于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再攀高峰的思路,余杭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