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0月28日電(記者 張尼)“經過手術,長期視力模糊的我終于又重見光明,我再一次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給予我們老兵的關懷和溫暖,也感謝愛爾眼科醫院醫生和護士的悉心照料,真好!”
近日,來自河南省新密市來集鎮的退伍老兵盧行進收到一份特別的禮物。在河南大學附屬愛爾眼科醫院接受白內障手術治療的他,術后揭開紗布時,難掩激動之情。盧行進的康復,不僅是“情暖老兵·守護光明”公益活動的溫暖成果,也提示公眾要高度重視白內障科學防治。
以公益為炬,為老兵送上“看得見”的溫暖
今年81歲的盧行進是河南密縣人(今新密市),1960年剛滿17歲就參加解放軍,進入工程兵某部。從軍經歷至今令老人滿是驕傲和自豪,記憶中的那一抹綠是他永遠割舍不掉的情懷。
然而,隨著老兵們步入花甲之年,不少人開始飽受白內障的困擾,隨著病情發展,他們雙眼模糊導致行動不便,生活受到很大的影響。盧行進也是其中一員。
“眼睛看不清真的太糟糕了,出門都害怕摔倒,路上遇到熟人打招呼也認不清是誰,很尷尬。”同為退伍老兵的潘衛國(化名)也受到疾病困擾,他惆悵地說,白內障嚴重影響了他和老伴的日常生活。
河南大學附屬愛爾眼科醫院白內障與老視專科主任馮珂為老兵做眼部檢查為更好解決退役軍人的眼健康問題,守護他們的光明視界,2023年4月7日,在退役軍人事務部的指導下,愛爾眼科醫院集團聯合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愛眼公益基金會共同啟動“情暖老兵·守護光明”公益行動。盧行進正是第一批活動鄭州站受益老兵之一。
該行動計劃用5年時間,投入1億元公益資金,為全國有意愿的老年退役軍人軍屬分批次有步驟地實施6萬例白內障手術,最大限度減輕他們的醫療負擔,使他們重見光明、享受健康美好生活。
據悉,自2023年4月“情暖老兵·守護光明”公益項目啟動以來,得到了遼寧、福建、山東、湖南、廣西、貴州、河南等7個省(區)的積極支持。截至2025年9月,活動已從這些省份收到退役軍人報名71075人,完成手術58483例,完成發放補助44451例,發放補助資金達5954萬元。該項目通過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將救助資金直接撥付至受助對象預留的個人銀行賬戶上,確保資金使用公開透明,不僅提高了服務效率,更增強了老兵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作為公益活動的參與方之一,多年來,愛爾眼科也不斷追求社會責任和自身發展的和諧統一,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從人才、技術到資源,將“輸血”與“造血”有機結合,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助推鄉村振興、關懷弱勢群體、助力醫療與教育普惠。截至2024年末,愛爾眼科歷年來累計支持公益項目達873個,公益足跡已遍布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并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延伸,已幫助150多萬例困境眼病患者重見光明,并三屆蟬聯“中華慈善獎”。
嚴守發起方對執行機構的選擇機制,維護項目公信力
在公益項目承接和服務提供上,愛爾眼科多家醫院按照公益項目發起方、需求發布方的規范要求,提交醫院資質、服務能力、設備水平、服務經驗等材料,積極爭取項目承接。
據了解,在發起方對公益項目的要求中,未見“指定”條款。部分公益項目要求通過公開招投標的流程選擇執行機構,遴選最優執行主體,確保公益資源高效精準利用。在申請和承接公益組織合作項目時,愛爾眼科主動恪守“積極服務,憑優入選”的準則,符合相關規范。
例如,四川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視覺無障礙·愛眼工程”采用公開招標方式采購眼健康服務機構,招標流程、中標結果均在四川殘基會官方網站完整公示;中國職工發展基金會“光明職通車”公益項目,醫院通過競爭性磋商爭取合作,從資質審核、方案評審到結果確定,全程遵循競爭規則。
成都愛爾眼科醫院白內障科副主任王文惠為參加“視覺無障礙·愛眼工程”項目的患者實施了白內障摘除手術公益執行主體多元開放,跨界協作共筑眼健康防線
一套健全的組織體系與可持續的運行機制,是公益項目長期有效運轉的重要保障。
愛眼公益基金會在開展不同公益項目的過程中,始終秉承“開放協作”理念,打破機構壁壘,廣泛吸納公立醫院及各類民營醫療機構共同參與,形成多元協同的公益服務網絡,絕非僅局限于愛爾眼科體系內機構執行。
這一多元參與格局在多項重點公益項目中得到充分體現。例如,在與中國鄉村發展志愿服務促進會聯合開展的“光明工程·白內障救助”項目中,公益力量實現了全國范圍的廣泛集結——全國共有1161家醫療機構共同參與項目執行,其中愛爾眼科醫院僅100余家,其余超過七成的執行主體均為各級公立醫院及其他民營醫療機構,成為支撐項目落地的核心力量,有效擴大了公益服務的覆蓋范圍。
此外,愛眼公益基金會與浙江省紅十字會合作的“‘睛彩中國’浙江行”公益項目,更是構建了公立與民營機構協同發力的典范。在該項目執行期間,除2家愛爾眼科醫院完成655例復明手術外,蕭山區第一人民醫院、淳安縣第一人民醫院、寧海縣第二醫院、武義縣第一人民醫院、臺州市立醫院等5家公立醫院深度參與,累計完成1839例手術,其中,公立醫院執行量占比74%,是項目執行的絕對主力。
多元主體的廣泛參與,不僅避免了公益服務的“單一化”局限,更通過整合不同醫療機構的優勢資源,讓眼健康公益服務更貼近基層群眾需求,進一步提升了公益項目的覆蓋面與服務效能。這一實踐不僅生動詮釋了愛爾眼科“使所有人,無論貧窮富裕,都享有眼健康的權利”的初心,更以開放共贏的公益生態構建,為眼科醫療行業公益模式創新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