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漸濃,重陽又至。這個承載著敬老孝親傳統的節日,在如今的數字時代,也被賦予了新的內涵:當越來越多的銀發族開始熟練地瀏覽社交媒體、刷短視頻,我們該如何守護他們在數字世界的安全與尊嚴?
近日,抖音聯合中國人民大學發布的《老年人短視頻健康使用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就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一個行動框架?!吨改稀妨⒆恪皵底志蠢稀迸c“民生關懷”視角,提出通過探索“家庭-社區-平臺”聯動實踐、中老年創作者扶持等舉措,平衡老年人短視頻使用安全與體驗,以實現老年人群體數字權益的保護。
曾經,人們一度擔心老年人被隔絕在數字鴻溝之外,淪為數字世界的“被遺棄者”。但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媒介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已經融入到數字生活中,成為澎湃數字大潮中的重要一員?!抖兑艏瘓F社會責任報告》顯示,2023年每日有2300萬條中老年創作視頻發布。這個數字背后,是無數銀發族通過短視頻記錄生活、展示才藝、自我實現的生動寫照,短視頻已成為他們構建晚年精神生活的重要支點。
然而,當老年人興致勃勃地探索數字新世界時,新的挑戰也開始浮現。AI技術的迅猛發展,讓網絡詐騙呈現出精準化、隱蔽化的新特點。仿冒親友聲音視頻的“親情詐騙”、利用大數據畫像的“精準騙局”,讓信息辨別能力相對較弱的老年人防不勝防。旺盛的數字生活需求與高危的網絡風險并存,成為當下老年人數字生活的真實圖景。
面對這一復雜局面,簡單的“一刀切”限制并不是良方:老年人上網,源于巨大的精神生活需求,排解孤獨、尋找陪伴、價值實現。限制老年人使用網絡,不僅不現實,也開錯了藥方,妨害了老年人的數字權益,是典型的因噎廢食。平衡老年人的上網需求與風險,關鍵在于構建一套立體化的防護體系,用精細化治理,承擔起“數字敬老”的責任。
從平臺治理而言,技術一方面要“防風險”,另一方面要“創美好”。譬如抖音,近年來持續強化AI反詐實踐,2025年上半年,重點開展“反AI欺詐”治理工作,對AI虛假違規內容加強處置力度,具體措施依據詐騙風險類型主要集中于三個方面:一是攔截冒用明星、企業家等公眾人物身份的AI視頻,二是清理誘導老年人互動的AI虛假人設賬號,三是下架利用AI技術編造自然災難、養生知識、封建迷信等不實信息的短視頻等。此外,平臺還通過官方賬號@抖音黑板報不斷向用戶推送反詐預警,并及時更新同步“AI仿冒專家賣保健品”“虛擬人設情感誘導”等新型騙局。這些措施的核心要義,是將技術能力轉化為守護力量,讓算法從可能的風險源頭轉變為可靠的防護屏障。
與此同時,平臺技術也主動展示出積極溫暖的一面:抖音“長輩模式”通過優化字體、對比度,簡化操作流程,讓老年人用得更舒心;“銀齡計劃”扶持百余位中老年達人,幫助他們在這個新舞臺上發光發熱。這些舉措意味著,當技術真正向善,為老年人量身定制數字生活基礎設施,數字世界就能最大化地排除風險,成為他們展現自我、豐富生活的廣闊天地。
當然,也要意識到,老年人對短視頻的健康使用,絕非任何單一主體的“獨角戲”,而是一個需要平臺給力、家庭溫暖、社區支持的共建工程。換言之,這應當是一曲多方責任主體共同譜寫的“大合唱”。在人工智能重塑網絡社會圖景的今天,這場“大合唱”顯得尤為迫切和必要。
除了平臺主動作為,社區作為“線下反詐主陣地”,其作用尤其不可或缺。學界的研究、平臺的指南,最終需要落地為老人看得懂、學得會的知識。社區可將《指南》內容轉化為“方言講座”、“情景劇演練”,以面對面、心貼心的方式,解決“線上宣傳觸達難”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而作為現代文明核心價值的家庭,更是這場協同行動的情感紐帶與運轉核心?,F實中,代際溝通隔膜、支持不足仍是AI反詐的普遍痛點。子女若能借助“使用管理助手”等功能,協助父母設置使用時長、識別風險內容,將“轉發反詐視頻”轉化為日常的親情互動,數字鴻溝便能在溫情中彌合。陪伴,永遠是最好的反詐課。
說到底,所謂“數字敬老”,不只在于防風險、優體驗,更根本的是老年人的價值實現。筑就“數字敬老”之路,是一場關于技術、制度與溫情的協同共治。唯有匯聚各方之力,方能真正讓每一位老年人在這場數字變革中,不僅“不被拋棄”,更能感受到自身的價值與尊嚴,最終實現“安全用網”與“快樂用網”的統一。(文/江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