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金華10月29日電(奚金燕)“創業是一場創新與堅守并行的跋涉。”作為“創一代”浙商,浙江宏偉供應鏈集團創始人呂宏偉認為,面對快速變化的時代,企業家要堅守本心、不斷創新,學會與“不確定性”共舞、與時代同頻共振。
“白天當老板,晚上睡地板”的創業之路
地處浙江中部的永康有“百工之鄉五金之都”之稱。
將時光撥回到世紀之交。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叩開了新的機遇之門,也讓許多浙商心潮澎湃。那一年,23歲的呂宏偉懷揣著30萬元資金前往江蘇連云港,盤下了兩間店面,開啟創業之路。
然而現實給他澆了一盆冷水。初時,生意慘淡,店面運營陷入困境。他從“坐商”改為“行商”,開始上門推銷,提供跑腿代購、送貨上門等服務。為了積累人脈,他連代購掃把這種不賺錢的單子都盡力做到讓客戶滿意。
“那時候真的是白天當老板,晚上睡地板。不管單子大小和盈利,只要有就行。”對那段創業時光,呂宏偉記憶猶新。
2002年,江蘇田灣核電站建設期間,物資需求量激增。在眾多競爭者中,呂宏偉憑借快速響應和高效服務,贏得了一個2000元的小訂單。這次微不足道的供貨機會成為他事業擴張的起點。
隨著業務不斷拓展,宏偉供應鏈先后在深圳、上海、泉州、海鹽等地成立項目部,專注于核電、石化、天然氣等核心能源項目的供應鏈服務。也是在這一過程中,呂宏偉敏銳捕捉到核電行業對定制化、小批量、高精度零部件有著極大的潛在需求。
“客戶可能只找你買一個鉆頭,但你要看到客戶背后鉆探洞井的需求。”呂宏偉逐漸摸索出,核電等重大工程項目的核心不在于賣產品,而在于解決問題。基于這一理念,宏偉供應鏈在核電供應領域率先提出零庫存管理、一站式采購、清單化采集的整體服務模式。
正是基于這種服務邏輯,宏偉供應鏈逐步從物資供應商升級為工程項目的綜合配套服務商,先后為多項能源工程提供服務。
經過二十余年的發展,宏偉供應鏈從最初的三人小團隊發展為擁有700余名員工、年營收15億元的現代化企業。
擁抱數智時代 學會與“不確定性”共舞
近年來,數字技術的發展與工業互聯網的興起,為傳統供應鏈模式帶來了新機遇。
“工業品需求側具備典型的‘長尾效應’,但工業品供應商因銷售渠道復雜,往往無法直接觸達最終需求方,只能通過層層分銷方式流通。”呂宏偉表示,這不僅增加了成本,還會導致管理和控制難度增加。
針對采購環節的堵點、痛點,呂宏偉帶領團隊積極探索“工業互聯網+供應鏈”模式的創新應用。2019年,宏偉供應鏈開發上線了天馬平臺,聚焦工業大腦、互聯質控、供應鏈協同、智能倉儲、智慧物流等業務場景,提供工業品一站式采購服務。
呂宏偉表示,通過天馬平臺,中小企業可以“上架”優質產品,直接對接服務大型央國企,有助于中小企業更好地融入到大企業的供應鏈和生態系統當中,提高產品價值和采購效率。
此外,在“鏈式”數字化轉型路徑下,中小企業積累的成功經驗和典型案例,也可以為大企業提供重要的參考和借鑒。這種“從大到小再到大”的循環機制,有助于推動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互聯互通和優化配置。
隨著AI時代到來,呂宏偉又帶領團隊搭建天馬人工智能大模型。他希望,通過AI賦能,有效地處理和分析行業數據,推動供應鏈管理智能化。
從抓住市場機遇攢下第一桶金,到數智時代順勢轉型,在呂宏偉看來,創業就是一個擁抱不確定性的過程。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唯有主動擁抱變化,才能在不確定性中贏得確定性。
放眼未來,宏偉供應鏈正加速推進供應鏈平臺出海。呂宏偉表示,未來計劃在東南亞市場布局,為出海企業提供供應鏈配套服務,讓“中國制造”的產業鏈優勢真正延伸至全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