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0月30日電(記者 趙方園)上任僅半年,北大醫藥董事長、總裁徐晰人被刑事拘留。
10月29日晚,北大醫藥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長、總裁徐晰人因配合相關部門調查被刑事拘留,暫時無法正常履職。
公告表示,目前,公司已對相關工作進行了妥善安排,控制權未發生變化,董事會運作正常,財務及生產經營管理情況正常。
此前,10月25日,北大醫藥發布公告稱,近日收到徐晰人的書面《授權委托書》,其因“個人原因”暫無法履職,已將董事長職責授權予董事陳岳忠代為行使,將總裁及法定代表人職責授權予常務副總裁余孟川代為行使。
北大醫藥早前公告顯示,徐晰人出生于1979年4月,擁有碩士學歷;現任新優勢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北大醫藥董事長,曾是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上海浦西支行浙江業務部主任。
2024年12月,徐晰人通過新優勢國際以1元象征價格收購方正商業管理持有的西南合成100%股權,同時支付3300萬元受讓約23.92億元債權,從而間接掌控北大醫藥22.22%的股份。平安系從此退出,徐晰人成為新實控人。
而在此前,2022年12月,平安系通過平安人壽出資482億元參與方正集團的破產重整,才間接取得北大醫藥的控制權。
入主北大醫藥后,徐晰人迅速展開管理層“洗牌”。今年1月起,過往董監高連續離任。今年6月,董事兼總裁袁平東辭職。
2025年4月初,徐晰人出任北大醫藥董事長,7月正式接任總裁,余孟川任常務副總裁。至此,徐晰人集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總裁三大要職于一身,完成對公司的全面接管。
在徐晰人接手前后,北大醫藥已面臨一系列經營壓力。
今年4月,北大醫藥公告其全資子公司北京北醫醫藥有限公司(簡稱“北醫醫藥”)與北京大學國際醫院的長期服務合同到期后即終止業務合作。北京大學國際醫院曾是北大醫藥的第一大客戶。2024年,北京大學國際醫院的實際采購金額為11.23億元,占北大醫藥當年藥品流通收入的78.15%。
針對終止合作的影響,北大醫藥在公告中表示,由于北醫醫藥目前始終未能尋找到同類型業務,因此可能面臨主營業務全面中止、人員分流、企業轉型的風險。上述事項預計將導致公司自2025年6月起至2025年年末可能面臨銷售收入減少約6億元,凈利潤減少約4000萬元的風險,以2024年經審計數據對比,其營收、凈利潤減少金額約占29.13%和28.99%。
此外,根據相關協議,北大醫藥需在徐晰人入主后進行“去北大化”整改:入主后120天內必須完成公司名稱變更手續,變更后的公司名稱不得含有字號“北大”、“北大醫藥”、“北醫”或類似字號,180天清除所有北大關聯印記。
2025年上半年,北大醫藥營收同比下降5.04%至約9.57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15.51%至約1億元,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13.5%至約9816.38萬元,經營性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同比下降55.19%至約2310.77萬元。
截至30日收盤,北大醫藥股價跌至5.74元/股,跌幅近7%。(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