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寧5月14日電 (記者 李江寧)14日,記者從青海省文物局獲悉,2022年,財政部向青海省下達國家文物保護資金預算16155萬元,其中去年底提前下達12080萬元,今年4月下達4075萬元。
圖為工作人員正在西寧綜合保稅區發現墓葬處進行搶救性發掘。 青海省文物局供圖記者了解到,該資金專項用于青海省文物本體維修保護、展示利用,文物安防、消防、防雷,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可移動文物技術保護(含文物本體修復)、預防性保護和數字化保護所需支出,優先用于革命文物、石窟寺文物、考古以及黃河、長江、長征、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重點文物單位保護利用。
圖為青海魯絲溝巖刻調查現場。 青海省文物局供圖青海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地域廣袤,歷史悠久,文物類型多樣,文化內涵豐富,資源得天獨厚,為堅定文化提供了堅實的文物支撐。
2022年,青海省文物局組織指導各地區加大國家文物保護經費申報力度,強化項目申報和儲備,嚴格審核審查,統籌確定實施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舊址、囊拉千戶院、瞿曇寺等全國重點文物本體保護修繕,塔爾寺安防升級改造,明長城(貴德段)展示利用,石窟寺、長江流域文物資源調查和都蘭熱水墓群、夏爾雅瑪可布遺址、同德宗日遺址、共和江西溝遺址考古發掘以及重要出土文物現場保護與修復等34項文物保護利用項目,持續改善文物單位保存環境和條件,有力推動該省文物事業可持續發展,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