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財經5月17日電(記者 吳濤)“年輕的寶媽霍建華,過去是一位全職太太,長期在河北省張北縣家里面照顧兩個女兒和老人。丈夫在外面給別人送貨,跑大車。當她了解到假發鉤織的項目以后,她積極參與學習,到今天,她的月收入超過了2000元?!?!--畫中畫廣告start-->
這個案例其實是眾多女性就業帶來改變的一個縮影,如今上述假發基地在張北縣已經拓展了9個聯絡點,覆蓋了18個鄉鎮,成熟女工超過300人。
17日,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縣域治理研究中心發布《欠發達縣域數字化就業價值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選取了河北省邢臺市巨鹿縣和張家口市張北縣這兩個曾經的國家貧困縣深入調研,上述案例就來自調研縣域。
《報告》指出,數字化就業為縣域發展注入新活力,“數字化就業為年輕人返鄉、創業創造機會,對增強縣域經濟活力,增進當地家庭聯結,促進當地女性獨立發展產生了重要作用。”
在17日舉行的研討會上,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社會學系主任王天夫稱,縣域發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很多縣域受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約束,人口向外流動,特別是在鄉村,空心化的問題一直存在。但是,近年來,在數字化時代這樣一個發展背景下,經濟的發展克服了地理空間的限制,縣域發展得到了非常好的機會。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黨委副書記、經濟所副所長、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戎珂稱,全國的數字鄉村也好、數字縣域也好,其實已經類似于星星之火,形成了非常好的規模,和大城市也有了虛擬的連接,像直播帶貨等,這時候更應該考慮在整個城鎮化進程中未來的布局。
阿里研究院數字經濟與就業研究中心主任徐飛稱,我國就業增長的新空間在縣域,隨著縣域生活服務業的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興起,以及新經濟、新業態的下沉發展,縣域會成為新生代勞動者就業擇業的新方向。據介紹,去年阿里培訓了1萬名“新農人”,近幾年培養了11萬名農民主播。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縣域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何曉斌表示,一些數字化項目為欠發達縣域年輕人提供了高質量就業機會,并通過培養數字化人才、提升當地教育質量和優化職業教育等方式培養了一批本地人才,縣域形成了“引回來”“留得住”“促發展”的人才振興模式。
《報告》稱,這些數字化就業吸引了一批年輕人返鄉就業,不僅改善了縣域勞動力人口年齡結構,增強了縣域的影響力,更為當地創造出更多的商業機會、提升了縣域整體的活力和創造力。
“以在河北省巨鹿縣‘阿里客服縣’項目為例,問卷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群體都在縣城購買了新的商品房,租房比例也超過10%。以年輕女性為主的群體在奶茶、外賣等休閑便利飲食等方面體現出巨大的消費力,大量的年輕消費者也推動了周邊外賣行業的發展?!薄秷蟾妗分赋?。
當然,未來縣域振興并不是一蹴而就。戎珂指出,未來數字縣域的發展、數字鄉村的振興需要考慮以下幾點:都市圈定位,你跟哪個都市圈更近,更能發揮你的實力;如何定位產業鏈,全產業鏈布局還是其中一個環節;怎么更好地接入、積累數據,進一步數字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