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21日電 (記者許維娜)七月的長三角,持續高溫讓空調負荷激增,工業園區的生產線卻未因用電緊張而停擺。這背后,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近日印發的《關于跨電網經營區常態化電力交易機制方案的復函》(以下簡稱《方案》)帶來的市場活力。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這一機制的建立,標志著我國電力市場從區域分割邁向全國統一的關鍵突破。
上述有關負責人表示,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是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經過十年探索,我國已實現從“計劃電”到“市場電”的轉型,2024年市場化交易電量突破6萬億千瓦時、占比達63%。但此前國家電網與南方電網經營區缺乏常態化交易機制,電力互濟多依賴政府協議和應急調度,“一線一議”的模式制約了資源優化配置。
隨著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全國范圍內消納富余新能源、保障電力安全的需求愈發迫切,市場分割成為突出堵點。
“在加強網間通道‘硬聯通’的同時,更要通過機制‘軟聯通’打破壁壘。”該負責人分析稱,跨電網交易機制能實現電力市場全國互聯互通,促進資源高效配置和系統互濟互保,是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標志性成果。
談及機制如何落地,該負責人介紹,北京、廣州兩大電力交易中心將分別收集兩側交易需求,通過平臺信息交互實現精準匹配。“經營主體只需在一地注冊,信息就能跨網共享,無需重復登記即可開展業務,蒙西電網用戶也能借此與南方電網經營區交易。”
《方案》核心內容集中在三方面:一是覆蓋中長期、現貨、綠電等全類型交易,細化從組織到結算的全流程;二是實行兩側電網雙重安全校核,按最嚴標準保障電網可靠運行;三是推動交易數據實時共享,大幅降低主體參與成本。
上述有關負責人透露,今年將實現跨網交易常態化開市,支撐迎峰度夏保供,組織多方向綠電交易滿足重點區域需求。未來將逐步縮短交易周期,遠期實現兩網市場規則、品種和時序統一,最終達成交易融合開市。
在當前迎峰度夏關鍵期,這一機制的作用尤為凸顯。該負責人表示,我國大電網資源配置優勢將充分發揮,通過市場手段深挖供應潛力,實現供需精準匹配,為電力保供提供堅實支撐。
據悉,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將完善市場體系設計,推動制定交易實施細則,強化平臺互聯互通,跟蹤市場運行并及時解決問題,為跨電網交易營造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