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9月8日電 (記者夏曉倫)暑假期間,在全國多個景區,無人機伴隨著煙花騰空而起,在夜空中繪制出夢幻畫卷;游客搭乘直升機翱翔云端,用全新視角領略自然之美;消費者可享受無人機送到指定位置的“外賣”點餐服務……如今,低空經濟發展勢頭強勁,應用場景不斷“上新”,其撬動的新消費也由“小眾”逐步走向“大眾”。
近年來,全國各地紛紛布局低空經濟新賽道,產業發展全面提速。據預測,2025年中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1.5萬億元,2035年有望攀升至3.5萬億元。
低空經濟是以各類航空載運或作業裝備(包括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為工具、以低空空域(通常指1000米以下,部分場景可擴展至3000米)為活動場域,以低空飛行活動為核心產出的經濟活動。
近年來,在政策的強力驅動下,全國各地積極搶灘低空經濟新藍海,廣東、北京、上海、四川、安徽、湖南等超過30個省市已將低空經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或出臺專項行動方案。今年6月以來,廣東、湖北、天津等多省市紛紛上線低空飛行服務平臺,為低空經濟發展按下了“加速鍵”。
與此同時,專注于低空經濟領域深耕細作的行業企業亦在持續推進相關工作。在近期舉辦的2025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上,多家參展商展示了在低空經濟領域的全新探索成果。以萬豐奧特控股集團為例,其通過戰略重組海外企業帶來VoloCity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這款雙座、十八旋翼飛行器,最高時速可達110公里,已取得無人與載人駕駛雙許可。
在智能方面,該機型搭載自主研發的無人駕駛與飛控系統,實現核心系統自主可控,助力飛行平穩與操控精準。能源系統方面,采用九組可更換電池為18個電機供電,支持快速換電,提升運營效率,為未來商業化應用奠定基礎。
有專家建議,還需要加快構建低空經濟風險防控體系,利用AI、大數據技術實現飛行軌跡實時監控,建立事故應急處置機制,例如在重點區域設置低空飛行“電子圍欄”,防止飛行器違規闖入禁飛區,為商業化應用筑牢安全防線。
隨著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技術創新不斷突破、產業鏈逐步完善,低空經濟正從“小眾體驗”向“大眾服務”加速滲透,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未來,在政府、企業、專家的協同發力下,低空經濟將進一步打通“空中通道”,催生更多新業態、新模式,既為消費者帶來更便捷、更豐富的生活體驗,也為產業升級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