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宜賓10月31日電 (記者 王東宇)10月30日,第二屆江山論壇分論壇“中國式現代化的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實踐”在四川宜賓成功舉辦。本次會議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承辦,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與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協辦。活動旨在為長江經濟帶乃至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思路與新方案。
在主旨發言環節,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決策咨詢部主任孫學工指出,長江生態環境治理修復成效顯著。“十四五”期間長江經濟帶實現了生態環境根本性好轉,長江干流連續五年穩定保持Ⅱ類水質,“十年禁漁”等生態保護工作成效顯著。
在主旨發言環節明確長江生態環境治理的整體成效后,研討交流環節進一步深入到地方實踐層面,通過剖析具體省份的特色路徑,為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的落地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江西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李靜在研討交流中指出,江西省在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中走出了一條特色之路。具體做法主要為四個方面:一是政策體系完善,從組織架構、風險緩釋、激勵機制等維度構建完備綠色金融政策體系,全方位護航綠色產業發展;二是融資渠道創新多元,積極探索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等多元融資渠道,涌現出一批全國首創的金融產品;三是碳金融探索先行,積極參與全國碳市場建設,探索碳資產管理模式,為區域綠色轉型發展注入新動能;四是體系支撐健全,持續完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強化環境信息披露和監管,積極開展國際合作,不斷提升綠色金融發展規范性和可持續性。
不同主體在參與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與區域發展中,既形成了可推廣的地方實踐經驗,也面臨著實踐推進中的具體挑戰。在宜賓推進區域發展的實踐中,不同領域的機構分別聚焦自身核心任務,梳理了當前面臨的挑戰與未來方向。西南大學宜賓研究院從科研服務區域聯動的角度出發,針對國際旅游城市建設的短板提出了具體建議。
宜賓學院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黨委書記黃河在會上指出,宜賓建設國際旅游城市仍面臨量化目標體系不完善、產業貢獻率有待提升、市場主體培育不足等挑戰。他建議,宜賓需加快構建國際對接的評價標準體系;強化頂層設計,成立專項推進委員會;突出特色優勢,打造核心文旅品牌;推動“文旅+”多業態深度融合。
會上,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何青發布《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長江經濟帶》案例報告。(完)
10月30日,第二屆江山論壇分論壇“中國式現代化的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實踐”現場。(主辦方供圖)10月30日,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決策咨詢部主任孫學工在第二屆江山論壇分論壇“中國式現代化的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實踐”主旨發言。(主辦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