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鹽城10月31日電(郭乃軍 劉偉)“本船跨區域氣試作業取得圓滿成功!”10月30日,在中國海油鹽城“綠能港”LNG接收站,“綠能川”輪從集控室到甲板,瞬間爆發出熱烈的歡呼與掌聲。
“綠能川”輪停靠在中國海油鹽城“綠能港”。劉偉 攝“綠能川”輪既是我國自主建造的全球第五代“長恒系列”LNG運輸船,也是繼“綠能瀛”“綠能珠”“綠能星”“綠能月”之后,中國海油投資建造的第5艘LNG船。該運輸船裝載量為17.4萬立方米,為當今世界主流大型運輸船。
氣試作業是新造LNG船交付前,對船舶建造質量和液貨系統能否達到低溫裝載條件的重要檢驗程序,也是最關鍵的“準入考試”,需在低溫環境下對整個貨物系統進行極端工況測試,風險高、難度大。
工程師對“綠能川”輪的貨物系統進行極端工況測試。劉偉 攝“此次氣試作業任務完成,標志著國內首例新建LNG船舶長距離跨區域氣試取得圓滿成功。”中國海油鹽城“綠能港”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作業不僅是對船舶性能的檢驗,更是對我國能源基礎設施、跨區域海事協同以及高端裝備制造能力的一次全面考驗。
鹽城濱海海事處副處長章特表示,本次氣試作業面臨參與人員多、協調單位多、航行距離長等多項挑戰,需跨越上海、連云港海事轄區,在國內尚無先例。面對首次跨區域氣試作業的挑戰,該部門采取了全方位安全保障措施,細致梳理船舶氣試過程的關鍵點和風險點,事先推演各個環節,制定詳實的應急處置預案,確保船舶進出港及在港作業安全。
“此次氣試作業成功標志著從上海到濱海新造LNG船舶海上調試路線的全面貫通,成功打通了‘國貨國運’從建造到運營的全部環節。”中國海油鹽城“綠能港”相關負責人表示,氣試作業的成功實施對中國海油鹽城“綠能港”貿易業務多元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不僅為后續船舶提供了可復制的成熟方案,更以協同化、自主化的產業新范式,提升了我國清潔能源供應鏈的韌性。
據了解,中國海油鹽城“綠能港”已建成4座22萬立方米LNG儲罐和6座27萬立方米LNG儲罐,總罐容達250萬立方米,年處理能力超600萬噸,是全國最大的液化天然氣能源樞紐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