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運城10月31日電 (任麗娜)10月30日—31日,2025(第十四屆)SMM銅業年會暨山西省第二屆銅基新材料產業鏈發展大會在山西運城舉行。在全球銅產業正處于供需格局重塑、技術創新加速、綠色轉型迫在眉睫的關鍵節點,來自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國內外龍頭機構及專家學者齊聚一堂,以“智創銅基新材料,綠啟產業新未來”為主題,搭建政策解讀、技術交流、供需對接與國際合作的高端平臺,為銅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大會現場。任麗娜 攝運城市人民政府市長姚遜表示,運城礦藏資源豐富,冶銅歷史悠久,產業基礎良好。近年來,運城立足資源稟賦,搶抓發展機遇,將銅基新材料產業作為培育“合汽生材”戰新產業的核心抓手,全力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目前,運城已形成以北方銅業為龍頭,從銅礦開采、冶煉到精深加工的完整產業鏈,擁有5個省級創新平臺和山西省唯一的銅基新材料實驗室,多次承擔國家重點攻關項目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取得科研成果200余項,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突破高性能壓延銅箔材生產技術,培育出6微米“手撕銅”等優質成果,與國內外眾多上下游企業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已經成為驅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山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總工程師崔力偉表示,銅產業是山西傳統產業,資源儲量居全國第13位,陰極銅單體企業產能居第8位,通過成立工作班、出臺規劃與指導目錄、下達獎勵資金、重點項目支撐等舉措,依托運城,培育中條山集團等“鏈主”企業及運城產業集聚區,形成完整產業鏈。但山西銅產業仍存在資源對外依存度超80%、精深加工就地轉化率低、產品中低端化、下游企業少等問題。此次大會為山西銅基新材料產業鏈注入新活力,期待各界建言獻策、加強合作,共同推動山西及全國銅產業高質量發展。
論壇上,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原會長康義在《中國銅工業“十五五”高質量發展戰略思考》的報告中指出,中國銅工業歷經70余年發展,已實現從追趕到領跑的跨越。“十四五”時期成就卓著,2024年精煉銅、銅材、再生銅產量分別達1364萬噸、2350萬噸、440萬噸,精煉銅產量占全球49.4%,穩居世界第一。
中條山集團、北方銅業黨委書記、董事長魏迎輝表示,全球銅礦呈現“資源集中、消費分化”格局,中國雖為最大銅生產消費國,但資源對外依存度高,當前國家政策正推動銅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轉型。中條山地區是中華民族青銅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中條山集團作為國家“一五”計劃項目和中國七大產銅基地之一,該集團作為山西“銅基新材料”鏈主企業,在創新上突破超薄處理箔等技術實現進口替代,在協調上構建“從礦石到銅箔”全產業鏈,在綠色上推進尾礦綜合利用與生態修復,在開放上拓展海外資源合作,在共享上推廣自然崩落法采礦技術。
本次大會聚焦銅產業核心議題,其間同步舉辦專題報告、銅基新材料重點應用論壇、銅產業低碳能源轉型論壇等分論壇,并進行現場參觀交流活動。同時,現場推動多家企業達成合作簽約,合作范圍覆蓋銅基新材料研發、新能源領域的應用開發及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有效夯實了產業合作基礎,將為銅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動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