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濟南10月31日電 (記者 孫婷婷)“我們深信,人工智能具有提升人類潛能的巨大價值。”10月31日,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中國區首席代表鐘貽莊在分享新加坡人工智能治理路徑時表示,新加坡積極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本地化適應,開發多款開源大語言模型。這些模型在東南亞語言處理方面表現出色,提升了人工智能對區域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
“東盟+中日韓(10+3)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論壇”在山東濟南舉辦。主辦方供圖當日,“東盟+中日韓(10+3)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論壇”在山東濟南舉辦。來自東盟及日韓的60余名國際嘉賓,以及浪潮集團、科大訊飛等上百家中國人工智能企業代表參會。
受邀參會的印度尼西亞通信與數字部政策研究員莉斯蒂奧·拉特娜·胡塔巴拉特表示,印度尼西亞正致力于構建一個兼具包容性與責任感的人工智能生態系統,聚焦健康、技術與教育等領域,系統推進人工智能相關戰略與數字化項目,計劃到2045年將其打造為國家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印度尼西亞已做好準備,與中國、日本、韓國及東盟各國深化合作,共同推動人工智能的可持續發展,攜手構建人工智能命運共同體。”
老撾科技與通信部智能技術應用研究院代理副主任道亨·布昂格恩在發言中直言,老撾的人工智能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相關課程的整合與推廣仍較為有限。但是,老撾在地理與人口結構方面具備獨特優勢,特別是其位于湄公河流域中心的區位、年輕化的人口以及穩定的自然環境,為建設區域數據中心提供了良好條件。
道亨·布昂格恩透露,老撾已與中國合作開發國家大型語言模型,該模型將深度融合老撾語言與文化特色,提升本土語言的數字包容性。“未來將重點推動人工智能在旅游、教育、醫療等關鍵領域的應用,并誠摯期待與東盟及其伙伴國家深化合作,共同推動區域人工智能創新發展。”
“東盟+中日韓(10+3)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論壇”在山東濟南舉辦。主辦方供圖濟南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謝堃在致辭中表示,當前,人工智能已經成為驅動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而東盟與中日韓(10+3)合作機制正是區域內協同創新的重要紐帶,各方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合作已經從“播種期”邁入了“成長期”。“濟南也愿意與10+3國家深化在AI領域的產業交流與成果對接,也歡迎10+3國家企業來濟投資興業。”
人工智能正成為重塑全球產業格局、推動區域協同發展的核心力量。東盟與中日韓(10+3)作為全球發展最具活力、最富潛力的區域之一,在人工智能技術研發、應用落地與治理規則構建上擁有廣闊合作空間。
本次論壇以“智濟東方·數聯未來”為主題,由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聯合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濟南市人民政府、全球工業和制造業人工智能聯盟共同主辦,濟南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濟南市歷城區人民政府聯合承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