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1月2日電 (錢晨菲)近日,一則牽動科創圈、創投圈與資本圈的重磅消息在浙江杭州落定——由浙江省、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中國農業銀行合作組建的浙江社保科創基金正式簽約,首期規模達500億元。
當前,浙江正致力于以創新浙江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此背景下,這筆央地攜手的“耐心資本”落地將為創新浙江帶來何種新動能?中新網展開多方采訪,解碼這一資本動作與浙江創新生態的深層契合點。
政策與資本協同,筑牢創新“基本盤”
浙江是中國民營經濟大省,同時也兼具著創新大省的澎湃動能。“十四五”期間,浙江持之以恒實施“315”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程,創新活力持續迸發。
數據顯示,浙江高新企業達4.7萬家、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33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801家,比“十三五”末分別增加2.5萬家、119家、1331家。
創新型企業集群的規模與能級實現雙重躍升的背后,是浙江深耕多年的政策與資本協同賦能,為創新發展筑牢了堅實“基本盤”。
“企業落地杭州時,細胞和基因治療領域面臨技術落地的諸多未知。浙江沒有因領域新穎而觀望,反而主動了解我們的技術方向,從政策層面給予明確支持。”啟函生物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楊璐菡回憶。
政策鋪路之外,資本的精準滴灌同樣關鍵。此次浙江社保科創基金的省級牽頭組建單位,浙江省創新投資集團多年來堅守“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圍繞新能源、生物技術等戰略賽道構建硬核投資矩陣,以“耐心資本”角色,為企業從技術研發到產業化的全周期注入“源頭活水”。
多重護航下,浙江的科創生態持續煥發生機,眾多企業成功實現從“產業追隨者”到“創新引領者”的蝶變。如楊璐菡所言:“正是浙江在政策與資本層面的全方位支撐,讓我們能夠心無旁騖地投身核心技術研發,在前沿領域不斷突破。”
耐心資本進場,破解長周期困局
浙江對科創的重視,從來不是“泛泛扶持”,而是精準錨定企業發展的“關鍵缺口”。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歷史機遇,統籌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搶占科技發展制高點,不斷催生新質生產力。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次浙江社保科創基金的設立,是面向“十五五”為前沿硬科技量身定制的“及時雨”,是一份“懂創新、能陪伴”的長期資本支持。
浙江社保科創基金明確,將緊密圍繞國家和浙江重大產業政策,體系化構建覆蓋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基金矩陣,高效聯動創投機構、金融機構、產業資本等多元化社會資本;將投資提升浙江特色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為國家發展和創新浙江建設提供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支持。
“浙江社保科創基金的設立,不僅是浙江創新支持體系的一次重要升級,更填補了長周期產業在資本支持上的關鍵缺口,對科創型企業尤其是前沿生物技術企業來說,是具有戰略意義的利好。”杭州瑞普晨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丁列明表示。
在他看來,該基金最核心的優勢,在于其“長期性”與“戰略性”的雙重屬性——它不追逐短期財務回報,而是著眼于國家未來產業布局和長期價值創造,這與硬科技“厚積薄發”的創新規律高度契合。
此外,從產業生態的宏觀視角來看,浙江社保科創基金的入局更實現了關鍵的“補位效應”——與市場上已有的各類資本形成了互補協同,完善了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資本支持鏈條,讓不同發展階段的科創企業都能找到適配的資本伙伴,這也讓浙江的創新生態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續性。
聚力能級躍升,錨定全球賽道
站在浙江社保科創基金啟航的新起點,全球化成為科創企業家們的共同愿景,也勾勒出浙江科創生態升級的清晰方向。
“經過數年臨床探索,我們既見證了前沿產品研發的極高科學性,也直面了其背后的巨大不確定性。”楊璐菡介紹,目前企業一款產品已在北京協和醫院積累了足夠量病人的積極數據,且新藥臨床試驗申請已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正式批準。
如上突破,讓啟函生物躋身中國首家、全球第三家獲此類別批件的企業,更成為該領域唯一擁有正面臨床數據的企業。“下一步,我們將全力推進全球臨床試驗,這對資金有大規模的需求。浙江社保科創基金的長期資本與耐心資本,為企業拓展業務版圖、深耕科研領域注入了十足底氣。”楊璐菡說。
在丁列明看來,浙江社保科創基金的“精準”,不是簡單地“投一個行業”,而是非常清晰地瞄準了技術正走向臨床轉化與全球產業化拐點的企業。
“基金支持的不只是早期科技探索,也不是等企業成熟后才參與,而是真正出現在‘創新啟動規模化’的關鍵階段,這與我們企業的成長路徑高度一致。更重要的是,該基金不僅提供資本支持,還具備推動臨床生態協同、政策聯動、支付機制預研等能力,能真正幫助企業從‘技術突破’跨越到‘面向全球的可及應用’。”他表示。
回溯十年征程,從政策先行破解創新“無人區”的制度困境,到資本賦能激活全生態的發展活力,浙江以“全要素、全周期”的立體化支持體系,一路托舉各類科創企業從初創期的“站穩腳跟”,穩步邁向成長期的“賽道領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