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韓昱)中國人民銀行11月7日發布的《中國普惠金融指標分析報告(2024—2025年)》(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嚴峻形勢,中國人民銀行等金融管理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多措并舉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供給,著力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更加有效服務實體經濟。為監測評估2024年中國普惠金融發展情況,中國人民銀行按慣例組織開展普惠金融問卷調查和指標填報,從使用情況、可得性、質量等多維度反映普惠金融發展情況。
《報告》顯示,2024年,我國普惠金融在延續較好發展勢頭的基礎上,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一是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更加有力,涉農領域金融資源加快傾斜,農戶經營貸款和消費貸款余額保持增長,脫貧人口貸款覆蓋面穩步擴大。二是民營和小微企業信貸支持力度持續加大,民營經濟貸款規模持續增加,普惠小微貸款保持量增、價降、質優。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余額快速增長,獲貸率持續提升。三是重點群體創業擔保貸款、助學貸款政策進一步優化,銀行網點的適老化、無障礙金融服務設施更加健全,滿足民生領域金融服務需求的產品體系日益豐富。四是銀行結算賬戶開戶數量保持增加,賬戶服務效率不斷提升。數字人民幣應用試點擴大覆蓋至17個省(市)的26個地區,應用場景不斷豐富,數字支付規模穩步提升。五是融資配套機制不斷完善,上線全國中小微企業資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對企業和其他組織的覆蓋率不斷提高,地方征信平臺服務量保持高速增長,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有效促進動產融資業務增量擴面。政府性融資擔保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六是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包容性和普惠性不斷增強。北交所、新三板普惠金融試點深入推進,農產品期貨期權品種日益豐富,服務農業風險管理需求的“保險+期貨”項目持續增加,鄉村振興債券和鄉村振興資產支持證券存續和發行規模保持穩定。七是普惠保險產品供給體系進一步健全,重點糧食作物保險政策持續優化,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均有所提升,農業保險風險保障金額和支付賠款金額規模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