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韓昱
今年的新增專項債券發行已步入收尾階段。《證券日報》記者梳理Wind數據發現,截至11月7日,各地發行新增專項債券規模約達到40097.92億元,超過4萬億元關口。今年我國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4.4萬億元,由此計算,當前新增專項債券發行進度已超91%。
“今年專項債券發行進度總體符合預期,呈現出加大逆周期調節的明顯特征。”吉林省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張依群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具體來看,今年前三季度,新增專項債券發行規模逐季增加,分別為9602.41億元、12004.12億元、15165.71億元,合計發行36772.24億元。
陜西巨豐投資資訊有限責任公司高級投資顧問朱華雷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從整體看,當前專項債券的發行進度和節奏較為合理。后續剩余額度的發行能夠確保完成全年發行任務,為穩增長、穩投資提供有力資金支持。這種節奏安排與項目建設周期相匹配,有助于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避免資金閑置,確保資金在項目建設的關鍵時期及時到位,推動項目順利實施。
從投向看,今年專項債券資金使用也不乏亮點,尤其是加大了對房地產、政府投資基金等領域的支持力度。
張依群分析,今年專項債券資金投向發生明顯變化,向穩金融、穩房地產方向側重,形成由點及面更為寬泛的投資方向,債券投資的靈活度和適應性在不斷增強,以通過增強政府投資力度更好滿足經濟穩定和發展需求。
“總體看,今年以來的專項債券發行有四大亮點。”張依群認為,一是發行節奏穩定、規模均衡;二是專項債券的逆周期調節作用更加明顯;三是形成了政府投資的強大拉動作用;四是更多資金向土地儲備、政府投資基金等方向傾斜,為實現經濟全局穩定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