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7月份我國國際服務貿易逆差153億美元之后,8月份逆差繼續走高,環比增長37%。外匯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8月,我國國際收支口徑的國際服務貿易收入137億美元,服務貿易支出347億美元,逆差210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項仍主要出現在運輸、旅游、保險、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幾大項目中,其中旅游項逆差占據了“半壁江山”。
210億美元的服務貿易赤字又創年內新高。近年來,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結構中以金融服務、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咨詢、廣告宣傳等為代表的新興服務增長明顯。另一方面,傳統服務如運輸、旅游的進口額在服務貿易進口總額中比重仍持續上升。
旅游服務貿易是我國服務貿易的支柱產業之一。2009年以前,我國旅游服務貿易一直保持出口大于進口狀態,之后,旅游服務貿易開始出現逆差,且規模達20億美元,并逐年快速擴大。僅僅5年后的2014年,這一數字預計將突破1000億美元,增長近50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旅游服務貿易逆差最大的國家。
服務貿易逆差繼續擴大,旅游和運輸逆差增長仍是拉動主因。根據國際經驗,旅游服務貿易逆差容忍度應在旅游服務貿易總額的10%以內,而截至今年8月份,旅游服務貿易逆差已超當年旅游服務貿易總額的40%,處于嚴重失衡狀態。
與旅游服務貿易逆差增長相伴的是出境游的火爆。據了解,國慶長假前期是出境旅行最佳出發時機,各大航空公司出境艙位9月底就已一票難求。
中國南方航空公司的數據表明,2014年國慶節長假前三天,從廣州前往阿姆斯特丹、巴黎等國際航線機票基本售罄。強勁的出境旅游需求表明,今年我國出境游步入1億人次時代無懸念,保持全球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費國無懸念,我國出入境旅游貿易逆差將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也無懸念。
對服務業和服務貿易扶持力度不夠、服務貿易結構不合理、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管理體制不盡科學、缺乏促進服務企業自主創新的激勵措施等原因影響了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提高。服務貿易逆差不僅影響了我國對外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和我國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也影響了我國的國際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上半年,我國服務貿易逆差增速相比上年同期放緩24個百分點。主要原因,一是其他商業服務業順差同比大幅增長102%;二是運輸項目和旅游項目逆差增速同比放緩,其中運輸項目逆差增速同比放緩6個百分點,旅游項目逆差增速同比放緩41個百分點。
服務貿易逆差的持續走高,對我國促進出入境旅游平衡發展是一種不斷增加的壓力,對改善國內消費環境也是一種日益嚴峻的挑戰,只是這種壓力和挑戰,始終要從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和走向世界的全局來把握。
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速,我國對香港服務貿易順差大幅增長,但對其他主要伙伴國家和地區仍多為逆差。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我國內地對香港地區服務貿易順差為306億美元,上年同期僅為39億美元。其中,轉口貿易順差快速增長是造成對香港服務貿易順差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上半年我國對香港轉口貿易順差為214億美元,占對香港服務貿易順差的70%。除對香港、臺灣地區和少數幾個國家服務貿易順差外,我國對其他主要貿易伙伴國仍呈現逆差,逆差較大的國家包括美國、澳大利亞、韓國、日本,逆差分別為72億、49億、48億和25億美元。
近年來,我國入境旅游增速下滑,近兩年出現了連續負增長,與此同時,居民出境旅游增長得很迅猛,旅游服務貿易逆差不斷加大。針對此問題,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彭福偉表示,為了更好拓展入境旅游市場,《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針對近年來我國入境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從加強旅游宣傳推廣、完善出入境政策等方面提出了針對性措施。
彭福偉稱,針對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完善國家旅游宣傳推廣體系,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逐步實現國家旅游宣傳促銷專業化、市場化。建立多語種的國家旅游宣傳推廣網站,加強國家旅游形象宣傳。二是研究促進外國人入境過境旅游簽證便利化措施,進一步推動符合規定條件的對外開放口岸開展外國人簽證業務,逐步優化完善外國人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推動外國人72小時過境免簽城市數量適當、布局合理。統籌研究部分國家旅游團入境免簽政策,優化郵輪出入境政策。為外國旅客提供簽證和入出境便利,不斷提高簽證簽發、邊防檢查等出入境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