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戰對抗有勝負,反思問題無保留。10月17日上午,廣空航空兵某團作戰研究室,一場異型機專攻精練復盤檢討進行得異?;馃幔瑥V空3支裝備不同機型部隊的幾十名飛行員把戰場搬上講臺,對照大屏幕再現的空戰態勢圖,對前兩天異型機對抗演練逐架次復盤檢討。
臺上,交戰雙方飛行員詳盡敘述己方戰術意圖、空戰經過和得失利弊;臺下,“觀戰”飛行員就每場對抗實況各抒己見,或談觀點、或提建議。置身其中,記者感到復盤的是空戰經過,掀起的是頭腦風暴,刷新的是空戰思維。
首個戰例,某型雙機對另一型雙機。某型戰機飛行員藍國俊第一個發言,就是一排射向自己的猛烈“炮火”:“中距兩次對‘敵’攻擊未果的情況下,我們沒能立即機動脫離、重新尋找戰機,陷入了與對手近戰的不利態勢中。”
記者通過大屏幕態勢圖看到,藍國俊原本處于中距有利態勢,但在兩次鎖定對手未成功后未正確選擇機動急轉,被對手突破中距拖入近距空戰被動態勢。對手抓住戰機,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
臺上飛行員反思問題毫不回避,臺下旁觀者發言也是直擊要害。悉心“觀戰”的“金頭盔”獲得者、某師參謀長肖立軍向臺上飛行員拋出自己的觀點:藍國俊這一局犯了兵家大忌,本應以己之長,攻敵之短,他則把手中的長矛扔掉,拿著匕首與對手短兵相接,違背了最基本的戰術原則。
對抗多找敗筆,戰場才能多增勝算。藍國俊的長機、某團團長鄭斌接下來的發言直挖“病根”:“平時同型機對抗練得多,異型機對抗練得少;對自己所飛機型設備性能比較清楚,但對異型機特別是其武器系統性能研究不夠,缺少實戰驗證,導致在空戰中執行戰術意圖不夠堅決。”
進入第二個戰例復盤,又是一型雙機對戰其他型雙機。飛行員周睿光首先向對手王海峰發問:“為什么你們空中機位幾乎疊在一起,而且雙機同時對向一個方向?”昨天那場空戰,飛行員王海峰和曹登科雙機密集編隊,并未采取“二對二”空戰中通常的高低互補拉開布勢。
“你們雙機編隊距離小,根據我們對當時雙方四架飛機位置的判讀,你們的雙機應該都處于我們機載干擾設備壓制范圍內,所以我們空中臨時改變了戰法……”王海峰毫無保留地說出了他們戰術動作的考慮,讓周睿光瞬間恍然大悟。
“空戰過程是一個武器綜合使用的過程,知己更要知彼”“雙機間對抗不是單打獨斗,大戰場控制能力對空中的飛行員至關重要,任何考慮不全、單打一都容易陷入被動”……整整一個上午的復盤檢討,指揮員、飛行員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為自己也為“對手”開出了一張張“問題清單”。
“把問題解決在打仗之前!”聽著現場廣空訓練部門一名領導的點評發言,記者相信,如此開放式、檢討式的異型機空戰復盤,定會讓更多飛行員認識到:戰場表面上是裝備的較量,但實際上是操作武器裝備的人在比拼。只有在思維理念上搶先一步、先勝一籌,才能在未來戰場上超越對手、戰勝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