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我是在8月中旬從加拿大訓練回國后,感覺耳朵聽力急劇下降,訓練不得不暫停。最佳治療時期是7天之內,但我發現的時候已經第12天了。當時,第二天就要去烏魯木齊訓練,必須跟大部隊一起走,所以只好把該用的藥開好帶走。這種病叫突發性耳聾,醫生說找不到病發原因。
經過兩個多月的治療,現在基本上算是康復了。但還是有復發的可能性,再加上外出比賽要經常坐飛機、倒時差,所以自己要特別注意。
問:傷病是運動員避不開的話題,這方面有什么體會?
答:作為運動員,以前連眼藥水都不敢隨便用,那一段時間的治療,快把最近10年的藥都用了。醫生囑咐要樂觀對待,我就樂觀期待,“明天早上,突然能聽見了”。過去膝蓋有過傷病,我也是告訴自己,“沒辦法不疼,只是默默地希望能快點好起來”。
其實,你要是和運動員當久了朋友就會發現,微博上像是玩笑的一句“又受傷了”,背后包含著多少辛酸和無奈。你要是和運動員當久了朋友就會發現,我們比賽后的眼淚不是因為冠軍得到與否,而是自己的拼搏和汗水是否得到了證明和體現。
傳承與接力
問:2012年第十二屆全國冬運會和2014年索契冬奧會后也曾經采訪過你,感覺現在你表達的思想更加成熟了。
答:應該是一種經驗和閱歷的積累吧。去年得知自己被選為申冬奧形象大使,并且是6名申冬奧形象大使中唯一的現役運動員。作為申冬奧形象大使,既是榮譽,也是壓力和責任,壓力在于要把提高運動成績和擔任申冬奧形象大使的責任兼顧好。現在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最重要的是,在冬奧會這樣的大賽上,自己是有代表性的一個人,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人了解我們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