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長春8月27日電 (高龍安 李彥國)“2024年,東北亞各國GDP總量超過27萬億美元,占全球近1/4,成為亞洲乃至全球發展的重要引擎,地區合作潛力巨大、前景廣闊。”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盧向東26日在吉林長春表示,中方高度重視東北亞區域合作。
第四屆東北亞地方合作圓桌會議在吉林長春舉行。 高龍安 攝當天,第四屆東北亞地方合作圓桌會議舉行,來自中國、朝鮮、日本、韓國、蒙古國、俄羅斯等國家的地方政府代表與會,共謀區域合作發展新途徑。
近年來,東北亞地區合作持續深化,經貿往來日益緊密,人文交流豐富多彩,為區域和平穩定與繁榮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盧向東表示,地方合作作為國家間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地區友好交流、務實合作和共同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自1973年締結首對中外友好城市以來,國際友城事業不斷取得新發展。
截至今年8月,中國已與151個國家締結了3118對友城關系,其中,與東北亞各國締結了720對友城,占中國對外締結友城數量的23%,這一數字還在不斷攀升。“友城及地方間豐富多彩的交流和成果豐碩的合作,不僅增進了地區人民間的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也為維護地區的和平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盧向東說。
求同存異,共謀發展;加強對接,拓展合作;密切交流、深化友誼。會上,盧向東就不斷深化各領域交流與合作,促進地區友好與發展分享了三點建議。
盧向東表示,東北亞區域內各國政治制度、經濟水平、國土面積、人口規模各不相同,這些差異為各地區發揮各自優勢,促進區域內經濟社會互補發展,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創造了巨大空間。
盧向東希望,圓桌會議發揮好機制性平臺作用,推動地區國家間形成更多常態化、多層次的地方合作網絡,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深化綠色能源、數字經濟、科技創新、現代農業、健康養老等新興領域互利合作,助力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推動東北亞地方合作邁上新臺階。
“東北亞域內各國地緣相近、文緣相融,合作基礎扎實、交流領域廣闊。”盧向東認為,各地區應不斷擴大人文交流,開展教育、文化、旅游、青少年等更多領域、更深層次的對話,增加更多“面對面”交流的機會,讓彼此更好感知對方的溫度,努力塑造更加積極友善的相互認知,在東北亞各國人民心中播撒友誼的種子,讓友好的理念薪火相傳,不斷筑牢地區合作的民心根基。(完)